堅拿道西13號詳細介紹

獅 子 山 隧 道 的 出 現 , 純 粹 是 因 為 六 十 年 代 香 港 大 旱 , 需 要 鑿 通 分 隔 九 龍 和 新 界 的 山 脈 以 容 納 食 水 輸 送 管 。 因 利 成 便 , 當 局 遂 建 成 一 條 可 容 納 兩 條 行 車 道 及 三 條 大 水 管 的 隧 道 連 接 沙 田 和 九 龍 。 後 來 再 在 隧 道 旁 開 鑿 第 二 條 兩 線 行 車 隧 道 , 令 獅 子 山 隧 道 成 為 雙 程 雙 線 分 隔 雙 管 隧 道 。 位 於 沙 田 的 收 費 廣 場 共 有 收 費 亭 十 三 個 , 其 中 三 個 是 前 幾 年 才 增 設 的 。

此路線於中巴營運末期屬「雞寶套餐」路線之一,主要使用丹拿珍寶、利蘭勝利二型等較殘舊的非空調巴士行走;隨著丹拿珍寶退役,丹尼士禿鷹11米(DM)、都城嘉慕威曼都城12米(ML)等較大型的非空調巴士方於此路線出現。 另外,雖然此路線於1996年正式獲派空調巴士行走,但早在九十年代初已間中有單層空調巴士行走此路線(用車為都城嘉慕威曼都城騎士〔CM〕)。 堅拿道西13號 1982年10月8日:往堅尼地城方向改經域多利皇后街往皇后大道中,不再途經租庇利街,以配合兩者行車方向調換。 1973年12月30日:上午八時起,往北角方向改經域多利皇后街,不經租庇利街,以配合上述兩條街道調換行車方向。 1964年6月15日:往西營盤方向改經整條高士威道,不再途經銅鑼灣道及摩頓台,並在高士威道近摩頓台增設分站。

  • 案件提堂時,六十歲阮姓司機承認一項不小心駕駛罪名,被判罰款500元。
  • 隧 道 在 地 面 下 約 400 米 處 穿 越 大 老 山 和 慈 雲 山 峰 之 間 的 橫 嶺 。
  •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城巴北角碼頭巴士總站遷移〉[新聞稿],2016年5月13日。
  • 康 莊 道 以 東 、 尖 沙 咀 區 的 一 段 稱 漆 咸 道 南 ; 康 莊 道 以 西 、 轉 入 紅 磡 區 的 一 段 稱 漆 咸 道 北 。
  • 香 港 仔 隧 道 是 一 條 雙 程 雙 線 分 隔 雙 管 隧 道 , 穿 過 聶 高 信 山 , 貫 通 香 港 島 南 北 , 連 接 跑 馬 地 和 黃 竹 坑 。

主要街道包括軒尼詩道(灣仔段)、駱克道(灣仔段)、謝斐道(灣仔段)、告士打道(灣仔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囍匯,尚翹峰,灣景中心大廈,永德大廈,星域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7,760,年齡中位數為 43.9歲。 ( 啟 德 隧 道 西 端 出 口 ) 起 向 南 , 沿 九 龍 城 道 及 漆 咸 道 北 至 佛 光 街 天 橋 為 止 。 中 環 灣 仔 繞 道 及 東 區 走 廊 連 接 路 將 取 堅拿道西13號 代 干 諾 道 中 、 夏 愨 道 和 告 士 打 道 , 成 為 四 號 幹 線 的 組 成 部 分 。 這 是 一 條 約 4 公 里 長 的 雙 程 雙 線 分 隔 道 路 , 連 接 現 有 林 士 街 天 橋 和 東 區 走 廊 的 主 幹 道 路 。 這 條 主 幹 道 路 將 興 建 於 中 環 及 灣 仔 填 海 區 上 , 並 設 有 交 匯 處 及 連 接 路 通 往 中 環 、 灣 仔 和 銅 鑼 灣 。

堅拿道西13號: 港島:中西區(72)

和 海 底 隧 道 一 樣 , 獅 子 山 隧 道 的 行 車 流 量 早 已 飽 和 。 海 底 隧 道 是 香 港 最 繁 忙 、 使 用 率 最 高 的 道 路 , 因 它 在 九 龍 與 五 號 幹 線 連 接 ; 在 港 島 則 與 四 號 幹 線 交 匯 , 故 是 一 極 其 重 要 的 交 通 樞 紐 。 惟 海 底 隧 道 屬 舊 式 設 計 , 只 有 雙 程 雙 線 , 在 八 十 年 代 汽 車 流 量 已 經 飽 和 。 自 一 九 八 四 年 六 月 一 日 , 當 局 向 所 有 車 輛 ( 巴 士 除 外 堅拿道西13號 ) 徵 收 通 過 稅 , 以 期 減 低 流 量 。 海 底 隧 道 是 香 港 第 一 條 過 海 行 車 隧 道 , 長 1.8 公 里 , 將 九 龍 半 島 和 香 港 島 兩 岸 獨 立 的 道 路 網 絡 連 接 起 來 。 海 底 隧 道 南 端 出 入 口 原 為 一 個 小 島 ( 奇 力 島 , 土 名 燈 籠 洲 ) , 但 因 工 程 關 係 已 經 被 移 平 , 並 與 香 港 島 連 接 。 北 端 出 入 口 所 在 的 土 地 亦 是 填 海 所 得 來 的 , 設 有 十 四 個 收 費 亭 。

堅拿道西13號

2016年5月15日:取消循環運作,改為「雙向運作」模式營運,並於東院道「香港大球場」加設總站,旨在提升班次穩定性及讓車長可於抵達香港大球場後稍作休息。 為配合上述營運模式,巴士公司為東院道「東華東院」站前往堅尼地城方向的乘客提供八達通免費轉乘安排。 堅拿道西13號 乘客如於東院道「東華東院」站登車,可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免費於香港大球場總站轉乘即將開出前往堅尼地城的班次,而毋須額外繳付車資,同時取消舊有原車或轉乘前一班車繼續行程的安排。

堅拿道西13號: 班次

〈大道西巴士 東行今改線 由朝光街轉入德輔道西 乘客須留神以免搭錯車〉,《大公報》,1956年3月1日。 2020年10月28日:早上十時四十五分,一輛停泊於皇后大道西翰林峰外的貨車懷疑因煞掣系統失靈,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先撞向一輛私家車及一輛往堅尼地城方向的Enviro500 MMC 12.8米(6465/WK7242),再鏟上行人路並撞毀一支燈柱及一幅棚架,無人受傷。 2015年9月19日:傍晚六時許,一輛往北角碼頭方向的富豪奧林比安(589/HL3130)停靠德輔道西「修打蘭街」站時,被一扇從高空墜下的鋁窗擊中車頂,無人受傷。 1992年8月18日:早上十一時許,一輛往北角方向的中巴利蘭珍寶(LF59/BJ4800)在高士威道失事墮坑,巴士右邊車身傾側,無人受傷。 1968年6月12日:晚上九時廿分,一輛往北角方向的佳牌阿拉伯五型(LX5/AC4771)駛至干諾道西門牌10號地盤對開時,因閃避一輛九人私家車,失控撞斷馬路中心的燈柱,7人受傷。 1989年3月10日:清晨六時許,一輛中巴艾莎富豪B55(AV6/BW1367)在北角碼頭停泊期間,上層車頭位置突然起火,消防到場動用兩條喉把火救熄,因巴士在意外後嚴重焚毀,事後中巴將其退役。

窩打老道只有兩個路段建有天橋避開地面燈位(歌和老街天橋,以及由公主道至界限街的天橋),窩打老道近禧福道交界更設有行人交通燈號設施,是全港僅有三個設有行人交通燈號設施供行人直接橫過馬路的幹線路段之一,而紅磡繞道更連接尖沙嘴和紅磡,減輕佛光街和漆咸道壓力。 )是香港中部的一條主要幹線及公路,連接香港島香港仔和新界東沙田區。 它是連接港島、九龍市區和新界東的幹道,是全港第4長幹線,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幹線。 1968年7月27日:晚上,一輛往西營盤方向的中巴佳牌阿拉伯五型(LW39/AD4584)雙層巴士在皇后大道中西街因車輛故障,收掣停駛時疑尾牙爆裂,導致車底發出巨響及着火,數十名乘客倉皇逃生,後被附近街坊用水把火救熄,無人受傷。 堅拿道西13號 1998年,中巴喪失專營權,旗下路線多交由新巴續辦,但此路線則成為當時少數交予城巴的路線。 其時城巴車隊已全面空調化,故此路線易手後亦立即改為全空調服務,主要派出利蘭奧林比安(3XX)及丹尼士巨龍(8XX)等12米非低地台空調巴士行走。

堅拿道西13號: 屯門

1990年9月2日:一輛往摩星嶺方向的中巴丹拿珍寶(XF149/CY3687)在銅鑼灣波斯富街行駛時,因閃避切線的士而撞向附近一招牌,招牌碎片擊中三名途人,另有一對母女受驚送院。 巴士車長在意外後將巴士駛離不久,在事發地點五十米外撞倒一名因病厭世而跳樓自殺的老翁,老翁當場證實死亡。 2021年:於三月縮減班次後,上午八時至八時半往堅尼地城方向的載客率為33%;在上午八時半至九時往銅鑼灣的載客率為36%;在下午五時半至六時往堅尼地城方向的載客率為46%;下午五時至五時半往銅鑼灣的載客率為55%。 城巴1993年接辦此路線後,隨即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用車以利蘭奧林比安12米(3XX)為主,而非空調用車則為來自新加坡的二手利蘭亞特蘭大(6XX/A6XX)。 前者隨同後來投入服務的富豪奧林比安(3XX-6XX)一直在此路線掛帥多年;而隨利蘭奧林比安在2011年從專利車隊全面退役,該車型方撤出此路線,而後者則繼續是此路線的主力,與後來加入的Enviro500(81XX)並肩作戰。 ⑦⑧ 香港大球場大型活動結束時,警方或會全面封閉加路連山道及東院道,屆時所有班次改為循環運作,駛至軒尼詩道「崇光百貨」站後直達「邊寧頓街」站,再按走線④回程。

若12歲以下合資格殘疾人士及65歲或以上長者正價車費折半後之優惠票價低於$2.0,受惠人士只需支付該原來優惠票價;若60至64歲香港居民或合資格殘疾人士的原來全費票價已低於$2.0,受惠人士亦只需支付原來的全費票價。 現時九巴用車包括3輛富豪B9TL 12米(AVBWU)及7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堅拿道西13號 MMC 12米(ATENU)雙層空調巴士,均屬九龍灣車廠。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另 外 隧 道 開 放 初 期 亦 實 施 局 部 開 放 措 施 , 開 放 時 間 為 每 日 上 午 六 時 至 晚 上 十 時 半 。 2015年2月,紮根於區內逾一個世紀,位於堅道50號的香港浸信教會,力壓多家有意把它重建成豪宅的財團,以約三億四千萬港元購得堅道97號,樓齡約50年的的香港聖瑪加利女書院前校舍。 堅拿道西13號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原業主張至誠置業(Tiu Chi Seng Investment Limited)於1960年代後期向Tiu Chi Seng購入,作價40萬元,今次沽貨物業帳面升值857倍。

2015年9月13日:往銅鑼灣方向永久取消遮打道遮打大廈外的分站,改停德輔道中近德忌利士街及美利道。 往銅鑼灣(東院道)方向駛經干諾道西後,改行干諾道中、夏慤道及紅棉路支路,不再繞經德輔道中,以求提高乘客量。 1982年8月9日:上午十時起,往銅鑼灣(京士頓街)方向,取消德輔道中介乎永和街與機利文街一段之巴士站。 堅拿道西13號 1978年9月3日:上午十時起,往堅尼地城方向改行至德輔道西末端轉入皇后大道西,不再途經山道,以配合山道天橋施工後,該段山道改為北行單程路。 1970年8月24日:上午十時起,由灣仔碼頭總站開出後,改經菲林明道天橋及菲林明道往軒尼詩道,不再途經高士打道及分域街。

堅拿道西13號: 堅拿道西13號

政 府 正 在 將 這 部 份 幹 線 和 南 港 島 綫 一 同 研 究 。 1988年10月11日:一輛往銅鑼灣方向的中巴丹拿珍寶(XF123/CW2833)在皇后大道西美新樓外,因閃避橫過馬路的行人而越過對面行車線,再閃避迎面駛至的公共小巴時失控鏟上行人路,撞入一間顧繡公司,巴士司機、4名乘客及過馬路者受傷送院。 直至2020年11月,運輸署才建議此路線新增一班特別班次,由銅鑼灣(銅鑼灣道)開出,方便大坑居民前往西營盤,並於同年12月實施。 惟運輸署計劃在2021年6月取消該班次,引起大坑區議員楊雪盈反對。 楊議員引用2021年5月的調查,得出該班次在大坑的客量約為30至40人,指其能夠補足2及5X線的服務空隙,開車時間亦配合居民需要,因此向署方抗議。

由 於 流 出 海 的 一 段 黃 泥 涌 又 長 又 窄 , 形 如 一 條 長 長 的 鵝 頸 , 故 當 時 人 稱 這 一 段 出 海 的 黃 泥 涌 為 「 鵝 澗 」 ( 或「 鵝 頸 」 ) 。 橫 過 這 段 黃 泥 涌 的 橋 便 叫 「 鵝 頸 橋 」 。 堅 拿 道 其 實 並 不 堅拿道西13號 存 在 , 有 的 只 是 堅 拿 道 東 和 堅 拿 道 西 。 「 堅 拿 」 是 英 文 Canal 的 譯 音 , 意 思 為 河 流 或 運 河 。 即 是 說 , 這 兩 條 道 路 , 位 於 運 河 之 東 的 叫 堅 拿 道 東 , 位 於 運 河 之 西 的 叫 堅 拿 道 西 。

  • 2016年5月14日:北角碼頭總站由位於海港道的原有露天總站遷入其東面的北角渡輪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
  • 1974年10月25日:據工務局交通運輸調查部調查所示,當日全日乘客量共59,222人次(其中28,490為東行客量;30,730為西行客量),實開班次達編定班次的89%,最繁忙一小時的平均載客率為107%。
  • 惟運輸署計劃在2021年6月取消該班次,引起大坑區議員楊雪盈反對。
  • 1961年3月31日:下午五時許,一名疑為外埠歸僑的乘客乘坐此路線期間,突然聲稱登車時即被竊去鉅款,售票員聞訊隨即禁止乘客下車,並通知司機將巴士駛往上環海傍警署,召喚兩名警員上車對頓成疑匪的全車乘客逐一搜身。
  • 1964年6月15日:往西營盤方向改經整條高士威道,不再途經銅鑼灣道及摩頓台,並在高士威道近摩頓台增設分站。
  • ④ 香港大球場大型活動結束時,警方或會全面封閉加路連山道及東院道,屆時所有班次改為循環運作,堅尼地城開出後,按走線⑦⑧駛至循環點「邊寧頓街」站,再改用此走線。

香 港 仔 隧 道 是 一 條 雙 程 雙 線 分 隔 雙 管 隧 道 , 穿 過 聶 高 信 山 , 貫 通 香 港 島 南 北 , 連 接 跑 馬 地 和 黃 竹 坑 。 在 行 車 隧 道 尚 未 建 造 前 , 當 局 曾 開 堅拿道西13號 鑿 了 一 條 細 小 的 試 驗 隧 道 。 隧 道 啟 用 初 期 是 先 通 行 北 行 管 道 , 實 行 單 管 雙 程 行 車 。 到 一 年 後 , 第 二 條 管 道 , 即 南 行 管 道 才 開 放 使 用 。

堅道東面連接上亞厘畢道、亞畢諾道及己連拿利交界香港動植物公園,西面則連接般咸道、醫院道及西摩道交界合一堂。 2013年本路線和115線的用車互調,同時首次加入Enviro500 12米(ATE,已撤走)及歐盟五型富豪B9TL 12米(AVBWU),並再次引入歐盟四型版本的富豪B9TL(AVBW,已撤走)。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配合西港島線通車的公共交通服務之最新修訂重組計劃〉,附件5,2014年1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建議新增城巴第5B號線特別班次〉,灣仔區議會發展、規劃及交通委員會文件第49/2020號,2020年11月。 2019年5月5日:早上十時許,有人在一輛往堅尼地城方向的Enviro500 MMC(8330/SE3389)上非禮其他乘客,巴士駛至德輔道西「正街」站時有乘客報警,車長停車處理期間,疑人拔足意圖逃走,車長、熱心乘客及街上途人協助將疑人制服,交由警方處理。 1994年至1995年:一輛往堅尼地城方向的城巴利蘭亞特蘭大(683/FV9045)在西環皇后大道西東行右轉入卑路乍街時懷疑衝紅燈,撞倒一名不良於行的婦人,飛彈到五呎以外,送院搶救後情況穩定。

運輸署亦在同日承認有關班次客量有所增加,表示將會暫緩停駛計劃以再作觀察。 過去名義上為循環線,不過實際運作上,巴士到達香港大球場後,通常需等候至編定時間方再次開出,以便車長稍事休息,所有乘客必須下車。 乘客如需繼續行程,可免費轉乘較先開出的班次,只須在登車時向次程車長表明「轉乘」,或經首程車長協助下登車,毋須額外繳付車資。 1號幹線是香港最多交通燈位的主要幹線,包括窩打老道九龍塘段、黃竹坑道與香葉道交界近香港仔警署(南行)、康莊道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近香港理工大學(北行)、黃泥涌峽天橋與堅拿道天橋交界近摩理臣山道支線路口(北行)尚未有提升为交匯處規格,仍有使用交通燈處理道路平交。

持有「九巴月票」之乘客在車票有效期內,每日可享最多10程任何九龍巴士路線(包括本路線,合資格車程只適用於九龍巴士提供的班次);而B1線則可每日可享最多2程(不會計算每天10次合資格車程)。 堅拿道的前身,是從跑馬地流向維多利亞港的黃泥涌的河口,其後於1860年代末擴建為寶靈頓運河。 由於這條運河又長又窄,彎曲成鵝頸的形狀,因此被當時的人稱為「鵝頸澗」,橫過這段河道的橋便稱為「鵝頸橋」,該區附近一帶更得名為「鵝頸區」。 後來於1922年至1929年,香港政府於灣仔進行填海工程,舊有的鵝頸橋被拆卸,建成大致成為現時的電車路的模樣。 堅拿道西13號 而軒尼詩道以北的一段寶靈頓運河不久亦變成暗渠,到了1960年代末為了配合香港海底隧道的通車,香港政府更把於軒尼詩道以南,即電車公司以西的一段寶靈頓明渠填平,及後並在上方興建堅拿道天橋,俗稱的「鵝頸橋」也從此變成了行車天橋。 其後為了配合香港仔隧道的通車,政府興建了黃泥涌峽天橋,連接堅拿道天橋及香港仔隧道跑馬地出口。 灣仔區的灣仔@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5,56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53,589人。

堅拿道西13號

夏 愨 道 所 在 地 原 為 英 國 海 軍 船 塢 , 長 久 以 來 , 干 諾 道 中 和 告 士 打 道 就 是 被 船 塢 分 隔 開 , 不 利 香 港 的 發 展 。 政 府 為 收 回 這 個 地 段 , 於 是 以 中 區 填 海 所 得 的 土 地 向 英 國 國 防 部 作 為 交 換 條 件 。 東 區 堅拿道西13號 走 廊 全 長 9.6 公 里 , 主 要 是 以 高 架 道 形 式 沿 海 岸 興 建 , 或 以 地 面 道 路 的 形 式 建 於 填 海 區 上 。 之 後 , 餘 下 3.5 公 里 的 走 廊 即 靠 近 舊 有 之 海 濱 , 以 架 空 方 式 跨 越 愛 秩 序 灣 填 海 區 而 直 達 筲 箕 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