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公道79號必看介紹

清雍正五年(1727年),道教廉毓禮道長決定在玄天嶺結草為庵,修建玄帝觀,以請水神玄武大帝到古船廠,保佑古城人民不著火患。 元聖宮,位於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鎮(今牛欄山地區)東門外向北的一座道教寺院。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順義縣知縣黃成章為避康熙帝的名諱,將真武廟改名為「元聖宮」。

龍游真武山真武廟,位于浙江衢州市龍游縣位於龍游縣塔石鎮葉村村北邊2公里處,距龍游城區25公里,有“小武當”之美稱,是衢州旅遊勝地之一。 玉虚宫 (齐云山),是位於中國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齊雲山鎮齊雲山紫霄崖下的一座道觀,坐南朝北,建於明正德十年(1515),由玉虛宮、治世仁威宮和天乙真慶宮組成,三宮依勢砌築、外隔內連,宮內主祀玄天上帝。 但玄天上帝比起保生大帝及呂純陽祖師,在神格遠高得許多,斷不可能有借劍之說[來源請求],若依道源紀載,玄天上帝得道時間亦比起保生大帝及呂純陽祖師早約千年。

譚公道79號

在江南的道教信仰中,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蕩魔天尊真武帝君與驅魔真君鍾馗帝君合稱為三伏魔帝君,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 譚公道79號 因此,北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 北帝鎮攝龜精蟒靈於腳下的功勞,又被元始天尊封其為「玄天上帝」。

譚公道79號: 香港島

常熟真武觀,位於江蘇省常熟市辛莊鎮隆力奇工業園內。 據記載,真武觀始建於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初年(公元502年),距今有1500餘年的歷史,為常熟市道教重要的宮觀之一。 靈州高廟,位於寧夏靈武市區內東西中軸線處。 靈州高廟又稱上帝廟、玉皇廟,原名為玄武觀,始建於隋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 到了宋代,當朝皇帝為避其祖趙匡胤名諱,遂詔告天下將玄武觀統改為真武觀。 據《嘉慶靈州志跡》城貌圖標明的位置來看,高廟坐落的位置正是明代城牆修建處。

塔內鑄有真武大帝神像,意在塔有真武大帝鎮守,保風調雨順、太平昌盛、蔭福萬家,有風水寶塔之美譽。 北極閣,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又名真武廟,亦稱北極廟,是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景區重要古蹟之一,也是濟南市現存最大的道教廟宇。 同時,由於該觀建築新穎、奇特、別具一格,其中懸梁吊柱曾被列為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

譚公道79號: 新界

元朗八鄉元崗村眾聖宮北帝廟,元朗八鄉元岡村106約157 及158號,元崗眾聖宮位於元崗村公所對面,是八鄉最老的廟宇,碑文指建於明朝末葉所建。 現有的廟宇曾於民國壬戌年(1922年)首度重建,後於 1972 年作大型翻新。 眾聖宮是一座傳統的中國二進式建築,採用殿堂-中庭-殿堂佈局,內分三房,供奉侯王、北帝和福德正神(土地公)。

  • 不可諱言,玄天上帝在唐朝第一次被正式冊封為玄武大帝,顯然祂最初是由玄武七宿人格化而來。
  • 同祀神靈:觀音、女媧、呂祖、慧能、五方財神。
  • 九龍城露明道公園上帝古廟遺址「上帝古廟」,在香港九龍太子道聖德肋撒醫院新翼與舊翼之間公園內保存有一座石門遺蹟。
  • 上帝古廟原先建於古瑾圍村後的山坡下,1921年,隨着城市化的影響,這座北帝廟先被遷至譚公道,八年後,紅磡的坊眾復把其建於今天所見的紅磡北拱街近馬頭圍道交界處。
  • 武当道长赠送了真武大帝玉玺和令旗予三清宫,这意味着真武大帝正式分灵到新加坡。

玉虛宮左邊的龍母殿原為公所,右邊的三寶殿原為書院,除了尊奉道教神祇北帝,亦是用作議決公共事務,以及為鄰里提供教育的場地。 玉虛宮的主體屬「兩進三開間一天井」的清代民間建築,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歷史建築組館長伍志和介紹,一個金字頂建築可理解為一進,步入正門後是前進,經過梯級,進入廟內放置神龕的空間則為後進。 譚公道79號 兩進之間原有一個天井,現已被香亭覆蓋,在本地中式建築中,後進是最重要的空間,故主神北帝和大部份神像都置於後進供奉。

致使以訛傳訛,令無知信眾誤信北帝為屠户,祭拜時不應用豬臟及豬腸祭拜。 北帝古廟供奉北帝外,同時祭拜金花娘娘、華光天王、關聖大帝、財帛星君及魯班先師等神祇。 每年的北帝誕,在廟外的空地都會搭上戲棚演神功戲,又有燒香酬神等賀誕活動一連數晚在舉行,熱鬧非常。 珠螺境玄天上帝廟,位於中華民國連江縣馬祖列島南竿鄉珠螺村,廟體背海面山,主祀玄天上帝,配祀有桃花女、周乾公。 譚公道79號 玉井北極殿,位於臺南市玉井區,舊稱『大武壠祖廟北極殿』,開基神明為『三帝爺公』,建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 梧棲真武宮,位於臺中市梧棲區西建路104號,建於清朝道光廿九年(1849年),是臺中市第一座古蹟廟宇,頗為知名度。

最近一次重修工程於一九九九年展開,二零零三年竣工,由華人廟宇委員會斥資逾一千三百萬港元進行。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北帝誕,善信均虔誠敬拜,祈求合境平安。 譚公道79號 該廟善信皆為島上水陸居民,香火最盛時期為北帝誕及於農曆四月舉行的包山節期間。 長洲的太平清醮,原為酬謝保境安民的玄天上帝神恩,習俗相沿歷史悠久。

據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吾粵名真武宮, 以南海佛山鎮之祠為大, 稱曰祖廟, 其像被髮不冠,服帝服而建豪旗, 一金劍畫前, 一龜一蛇蟠結左右。 法石真武廟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東海街道法石社區。 坐落於古泉州港邊的小山丘(名為武當山)上,始建於宋代。 廟坐東朝西,主要建築有山門、拜亭、真武殿。 山門旁有明萬曆古井「三蟹龍泉」,水質清澈甘洌,是一位李姓婦人發善施捨。

據《重建鳳山寺》碑記載,其寺始建於明代。 仁威廟,坐落於廣州龍津西路仁威廟前街,舊泮塘鄉內,佔地二千二百平方米,是一座專門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 它是當時泮塘恩洲十八鄉最古老、最大的廟宇。 譚公道79號 元山寺,位於陸豐市碣石鎮玄武山,祀奉玄天上帝,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玄山寺的信眾以海陸豐籍人士為主,他們愛稱北帝為玄山佛祖。

大角咀洪聖殿,又稱大角咀洪聖廟、福全街洪聖廟,是香港一座洪聖廟,位於九龍大角咀福全街58-60號,現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廟內主祀海神洪聖,並配祀何仙姑、觀音、女媧、包公、北帝、地藏、準提菩薩及黃大仙。 元朗橫洲髻山大井圍,神廳內供奉廿一位神祇神主牌包括北方鎮武玄天上帝、金輪如意趙公元帥、日時進寶利市僊官、丫髻山上行雨龍王,與神廳內保存了一個木龍頭,是昔日賽龍舟的木龍頭,龍頭含有龍珠,嵌有一對鹿角,頭上也有一塊神牌,保佑村中健兒在神靈護庇下於龍舟賽中取勝。 大井圍木龍頭神牌包括北方鎮武玄天上帝、開山立鄉宿老神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加封護國天后元君與丫髻山上行雨龍王。

譚公道79號

宁都水口塔,位於寧都始建于明万历壬辰年(公元1592年)。 清乾隆二十六年飓风折顶,清乾隆四十三年修整。 塔内铸有真武大帝神像,意在塔有真武大帝镇守,保风调雨顺、太平昌盛、荫福万家,有风水宝塔之美誉。 譚公道79號 真如禅寺位于南京市高淳区东南的游子山中,原名游子山真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占地面积百余亩。

譚公道79號: 香港島

同祀神靈:觀音、女媧、呂祖、慧能、五方財神。 據說舊廟拆卸之後,有一客籍小童坐於現址地上,自稱譚公化身,命眾人於該處建廟奉祀他。 有一事為善信所樂道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有一彈投於廟前,卻未有爆炸,否則有數百人喪生。 長洲玉虛宮,位於長洲北社街,一天,當地漁民打魚時網起了一座神像,遂引起全島漁民起鬨圍觀,當中有人認出是北帝的神像,相信是神明從天而降來保佑島民平安,於是集資建造一座廟宇供奉,在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成。 廟內有琳瑯滿目的古物珍品供人觀賞,包括一柄早年由漁民網得奉於廟內的宋朝大鐵劍及魚骨、一座製於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的行輿、一個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年)製的石鼎及兩條石雕龍柱。 譚公道79號 此外,為紀念英國瑪嘉烈公主及斯諾敦伯爵伉儷於一九六六年到訪此廟,一位鍾姓女士特別打造了一頂金冠以誌盛況;而華人廟宇委員會於一九五九年鑄造了一對銅香爐,紀念護督白嘉時於當年蒞臨此廟參觀。 門額刻有「上帝古廟」四字,門聯雲「真義著千秋,煌煌氣象;武功超萬古,赫赫聲靈。」公園裡還立有一座紀念碑,上面刻有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撰寫的〈九龍古瑾圍上帝古廟遺址闢建公園記〉。

借劍之說,據考為閩南地區起源廣傳,因玄天上帝為明朝護國神,當初滿清入關。 該謠傳更在台灣,閩南地區的民間及廟宇廣為流傳,深入人心。 後更為提升鄉土神保生大帝的神格而編造玄天上帝神力不足而向保生大帝抵押三十六天將借劍收服龜蛇二將。 近年在中國道教協會在武當山查找古本,多面參考相關年代記錄,并無相關記錄及傳說。 譚公道79號 而屠夫剖腹之說源自清朝閩南地區施鴻保的《閩雜記》,該書稱玄天上帝為福建泉州人士,因母親喜食豬肉,而成為屠户經常殺生。 後感罪過而剖腹升天,該故事本為小說情節,因古人識字不多。

柔佛古廟象徵五個不同籍貫的人相互合作的精神,這五幫就是「廣東幫」,「福建幫」,「客家幫」,「潮汕幫」和「海南幫」。 主要供奉五位神明,玄天上帝(大老爺)(最早進入古廟供奉的神,由潮州幫負責)洪仙大帝(洪仙公)(左邊,由福建幫負責)感天大帝(右邊,由客家幫負責)華光大帝(主神兩邊,由廣東幫負責)趙大元帥(主神兩邊,由海南幫負責)。 打惱路玄天上帝廟 位於泰國的首都曼谷之拍那空縣的打惱路(又名:四枋廠(ถนนตะนาว Tanao Road))468號,在暹羅君主拉瑪五世的年代,由於擴闊馬路,把原本位於公司廊路(Bamrung Muang Road)的道觀,遷移到拉瑪五世捐出的現址。 會安古城真武觀位於廣南省會安市沿海的古鎮秋盆河下游,會安古城來遠橋上的寺廟供奉玄天上帝,距離峴港約三十公里。 廍後北極殿,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創建於清康熙58年以前,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為鳳邑舊城十三角落之一,香火鼎盛。

傳説玄武為北方神靈,代表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七宿,為龜蛇狀。 在陰陽五行中,北方屬水,色為黑,守護紫禁城建築免遭火災。 明永樂皇帝自詡為真武大帝飛昇五百歲之後的再生之身,在他的推動下,宮中真武大帝的信仰特別盛行。 到嘉靖時期,由於皇帝篤信道教,對欽安殿大加修葺,重造廟宇,再塑金身,並於此設齋打醮,貢獻青詞,奉祀玄天上帝,歌頌皇帝至誠格天。 譚公道79號 嘉靖一朝宮中經常發生大火,為防火災,嘉靖皇帝更是潛心奉玄修道,供奉玄武大帝作為壓火的鎮物。 他還特別在欽安殿垣牆正門上題寫“天一之門”四字。 康熙、雍正兩朝都先後在此設過道場,為皇太后祈求福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