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老圍詳解

(Yau Tin-kwai/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1898年,清政府和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接管新界,荃灣便脫離新安縣轄地,成為新界的範圍。 英政府將新界分成八約管治,當時荃灣屬於九龍約,有20條村莊,共3000人,大部分為客家人,以務農為主,輔以捕魚為生。 荃灣柴灣角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和漢代文物,可證荃灣有人聚居的歷史很早。 南宋末年,二帝南巡,一度在香港地區避難,除了官富場(今九龍東部)以外,當時宋室亦曾在淺灣(今荃灣)駐蹕達兩個月。 南宋德祐二年(即元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1276年2月4日),元軍兵入臨安,俘虜宋恭帝。 宋運雖終,忠臣未絕,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等護送宋室南下,並先後擁立益王趙昰(宋端宗)和廣王趙昺(宋帝昺)為帝,以圖再起。 1940年代開始興盛的紡織工業,曾經使荃灣成為香港的工業重心。

  • 2020年10月17日:早上八時許,一名車長駕駛一輛往荃灣西站方向的巴士至石圍角邨石菊樓對開時,遭一名疑因熟睡而錯過下車站的男乘客襲擊。
  • 本路線提供荃灣市中心往來老圍(東普陀、圓玄學院)的巴士服務,於2017年4月2日起投入服務,只在清明節、盂蘭節及重陽節期間的指定日子提供服務,方便巿民直達老圍半山的前往老圍一帶寺廟如圓玄學院、西方寺、東普陀等祭祖。
  • 西方寺 座落荃灣老圍村,背靠大帽山,前臨三疊潭,花木青蔥,流水潺湲,環境清幽, 寺廟 廟宇 連後山佔地近二十萬平方公尺,是區內的一個特色 景點 。
  • 今日的荃灣,曾經有「淺灣」、「全灣」、「賊灣」、「海盜灣」等不同的稱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追尋荃灣的前世今生。
  • 當時五姓村民分別建有5間祠堂,但在年久失修之下先後倒塌,現在只剩下張氏家祠(約建於100年以前)。
  • 然而,孝子賢孫通常攜備大量祭品前往圓玄學院,在東普陀轉車實有欠便利,不少乘客寧可在兆和街久候專綫小巴,也不願選乘較多座位的32S線。
  • 及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陳健常與兄弟商議,籌建宗祠。
  •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加建消毒設施後,令麗都灣、更生灣、近水灣及海美灣泳灘的水質有顯著改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2011年6月4日宣布重新開放這四個泳灘。

接上引水道後,向左邊方向前行,約20分鐘可以行到866級樓梯嘅芙蓉山晨運徑,呢段引水道大概有1.6公里,近樓梯位置附近會見到涼亭。 甫踏入引水道不久,即會見到一引水道下有一群小黑羊散步,一直沿引水道走,左邊沿路皆為觀景台,可下瞰荃灣、青衣、葵涌風景,甚至汀九橋、昂船洲大橋景色,此段路程可隨時休息。 沿老圍路轉入上角山路,可直上城門引水道,即大帽山山腳,芙蓉山為佛教勝地,途中可窺探左邊嘅西方寺九層塔、圓玄學院嘅標誌建築。 荃灣老圍 上角山路盡頭會見到綠色鐵欄樓梯,可以接上城門引水道,對面會見到大圓石澗,亦石連接龍門郊遊徑,甚至川龍,若繼續前行可以行上大帽山,整段引水道係繞大帽山南坡而走,為荃錦公路至城門水塘嘅引水道,隔一段路就有一標柱標示。 「團結香港基金團體」指團結香港基金有限公司及其作為成員的法團組織(包括但不限於香港地方志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文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華學社有限公司)。

一 八 九 七 年 , 「 九 龍 關 」 正 式 成 立 , 用 以 打 擊 走 私 及 徵 收 鴉 片 稅 款 。 現 時 , 馬 灣 鄉 事 委 員 會 辦 事 處 側 仍 然 存 有 九 龍 關 碑 石 。 芳 園 書 室 、 廚 房 及 閘 口 馬 灣 – 二 十 年 代 建 成 的 芳 園 書 室 , 位 於 馬 灣 田 寮 村 , 原 為 陳 氏 族 人 興 建 的 「 陳 氏 書 齋 」 。 三 十 年 代 初 , 書 齋 改 建 成 為 一 座 兩 層 高 , 揉 合 中 西 建 築 風 格 的 書 室 。 在 一 九 五 六 年 , 馬 灣 公 立 芳 園 學 校 啟 用 後 , 學 校 搬 離 芳 園 書 室 至 新 校 。 現 時 , 書 室 計 劃 活 化 為 旅 遊 及 教 育 中 心 暨 居 民 博 物 館 。 Homi Villa 汀 九 – 在 青 山 公 路 汀 九 段 近 海 美 灣 岬 角 上 有 一 座 建 於 戰 前 的 私 人 別 墅 , 名 為 Homi Villa 。

坐落於荃灣三疊潭的圓玄學院,始建於1950年,宣揚儒、佛、道三教的信義之外,更同時發揚孝義、尊師重道、忠心、忠誠、遵守禮節、公義、誠信和廉恥這八項美德,並致力推廣社會服務。 院內有多個特色景點,包括一座仿製的「北京天壇」,以及展示了中國十二生肖天然岩石的「雅石館」。 學院內有一優雅寧靜的齋堂,您可以在這裡一嚐清淡可口的素食;而每年春天,圓玄學院又會舉辦園藝展。 東普陀為荃灣區最早建立的著名佛寺之一,位於新界荃灣千佛山山麓的老圍村口,於1930年由茂峰法師創建,1932年落成,佈局乃仿照浙江普陀寺而建,因寺院四周一帶景物與東粵名山的普陀山相近,命名為東普陀,設道場弘法講經,又名東普陀講寺。 該寺又出版佛教書籍,內有藏書堂,藏書無數,故有佛門書齋之稱。 老圍公立學校村口的「老圍公立學校」曾作為電視劇《京華春夢》拍攝場地,現已停辦。

山門前路橋原為單程,為容納假日節誕川流不息的遊人,後已改建為雙程,以方便四眾及車輛往來;再配合西方寺重建後的殿堂格局,將山門拓建為四柱三門的牌樓式建築,整體效果,更見莊嚴宏偉。 沿寺牆山坡修建而成之觀音山文化博覽區,亦於二零零四年初完峻。 全區集中在寺院大雄寶殿左、僧寮樓後寺牆以下之山坡上,綿延近二、三十丈,坡面寬廣,懸崖陡峭,山石奇秀,主要分成五部份,包括:《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刻經;三十二觀音應化示現浮雕;觀音菩薩四十手印石刻;三十三觀音通俗立像;極樂世界之自然景觀及供養人壁畫等。 荃灣老圍 佈局設計與造像風格以佛教經典為依據,每部份均含蘊豐富之教理與佛學意涵,是寺院建築與佛學宗教精神之體現。

荃灣老圍: 荃灣朗逸峯3房套山景戶減至1082萬元貼銀行估價 換樓客即承接

踏入廿一世紀加入低地台服務,用車以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為主,其後改派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 路口,北至門牌33號圓玄學院對開迴圈,乃老圍村、圓玄學院、東普陀講寺、顯達鄉村俱樂部等建築的對外必經之路。 上集「模達紀事」 之「漂流教室」講到藝術變成草根社區西九化的幫凶、民間運動述語被政府偷換概念。 荃灣老圍 各方好友見我情緒低落,或作情緒顧問、或指點迷津的朋友,非常感謝。 新年 稍事休息之後頭腦回復清醒,覺得與其節節退守,不如主動出擊。 藝術家這兩年突然變得吃香,商場力邀撐場(尤以朗豪坊 為最)、社會運動又以藝術動員。 火炭早有民政局官員明查暗訪,近日富德樓也有重建大員駕到,從目光看來都是空手而回。

  • 在轉乘第二程車前,乘客不可用該八達通卡繳付其他交通工具之費用。
  • 荃灣大會堂外牆從老實的磚紅色變成厠所色瓷磚,原來,荃灣已在我不知不覺中變成中產天堂。
  • 不但如此,西方寺由於背靠大帽山,前臨三疊潭,更是溪水長流,擁有優美的大自然風光。
  • 小時偶爾會跟我媽到荃灣大會堂看大戲,依稀記得翻過大河道的天橋,穿過福來邨,已是不毛之地。

今日的荃灣,曾經有「淺灣」、「全灣」、「賊灣」、「海盜灣」等不同的稱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追尋荃灣的前世今生。 老圍152A號位於荃灣半山老圍152A號(中原樓市片區:荃灣半山)。 荃灣老圍 各式寺院星羅棋布,當中以圓玄學院及西方寺最為有名,而東普陀講寺則在老圍村村口。 西方寺座落於荃灣老圍三疊潭,荃灣是香港佛教道場集中地區之一,與大嶼山昂平相互輝映。

歷 史 建 築 名 稱 位 置 評 級 簡 介 九 華 徑 養 正 家 塾 九 華 徑 – 九 華 徑 舊 村 1 號 為 養 正 家 塾 , 曾 為 村 中 的 書 塾 , 亦 為 村 內 議 事 的 地 方 。 廟 宇 建 於 一 八 七 七 年 , 由 下 葵 涌 村 村 民 集 資 興 建 。 六 十 年 代 , 廟 宇 連 同 下 葵 涌 村 荃灣老圍 一 同 搬 遷 。 現 在 廟 宇 建 於 葵 涌 道 , 並 由 下 葵 涌 村 鄧 氏 族 人 管 理 。 下 葵 涌 鄧 氏 家 祠 葵 涌 – 下 葵 涌 村 原 位 於 大 連 排 道 , 一 九 六 三 年 , 全 村 搬 至 現 址 。 此 村 由 多 姓 族 人 建 立 , 而 現 時 村 內 仍 建 有 一 所 鄧 氏 宗 祠 。

荃灣老圍: 荃灣老圍 位置地圖

當政府到處粉飾太平,要區區有睇頭,將我們的 生活空間變成文化旅遊景點(包括本地遊),我們還可以到那裡找生活? 資助宿位按照社會福利署的定價收費;而非資助宿位則由經營者自由定價。 荃灣老人院收費差異幅度較大,無論是較經濟實惠,或護理級別較高的院舍,都有選擇提供得到給家屬,一般院費由大約每月 荃灣老圍 $8,000 至數萬元不等。 不同荃灣老人院收費各有不同,視乎宿位類別及護理程度的不同,每月費用亦會有不同,家人應根據長者身體情況及家人所能負擔之費用上限為長者揀選合適的院舍宿位。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2017年重陽節在荃灣老圍實施的特別交通及運輸安排〉[公告],2017年10月18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2017年清明節在荃灣老圍實施的特別交通及運輸安排〉[公告],2017年3月23日。 〈圓玄學院司機落車如廁無拉手掣 接駁巴俯衝 乘客扭軚救全車人〉,《蘋果日報》,2015年3月30日。 荃灣老圍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2012年清明節在荃灣老圍實施的特別交通及運輸安排〉[公告],2012年3月20日。 〈關於農曆新年期間荃灣往圓玄學院之交通情況〉,荃灣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錄音,2017年3月6日。

另 外 , 禪 院 上 山 路 建 有 挹 曉 亭 及 香 海 名 山 牌 坊 。 其 中 「 香 海 名 山 」 牌 樓 於 一 九 二 九 年 建 成 , 前 後 有 「 香 海 名 山 」 及 「 荃灣老圍 回 頭 是 岸 」 八 個 大 字 , 分 別 由 港 督 金 文 泰 爵 士 及 鐵 禪 法 師 所 題 。 另 外 外 聯 內 聯 則 由 梁 士 詒 、 陳 伯 陶 和 伍 銓 萃 所 書 。

四個約的首領共同成立了「荃灣全安局」(今荃灣鄉事委員會之前身),負責維持荃灣地區的治安。 小巴路線81號可直接去到上角山路;巴士路線32,32H,32M,36, 40P,43P,43X,234C, 936,936A,N36 都可以到達老圍,步行到上角山路約10mins。 從芙蓉山扶輪亭轉向芙蓉山晨運徑866級樓梯出口,向下行樓梯走,中段可以望望造型奇特嘅蟾蜍石,其後路段全為石屎路,下行樓梯輕鬆易行。 走到地面,位置為荃錦公路,右邊可步向光板田村,左邊則為荃灣愉景新城方向。 老圍村內原有一間50、60年代建校嘅老圍公立學校,但80年代已經停辦,變成廢棄地,近年改為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鄰舍層面社區發展部,旁邊係老圍村公所、同和社,現時僅遺留舊校舍操場、空置教室、籃球場,而長形石亭講台背後重有兩塊雲石碑誌,列出籌資建校嘅善長人翁。 校舍只屬一列單層平房,現時保留咗舊校舍原有嘅桃紅色外牆,別具特色。

個人認為在川龍飲茶後再行走這條輕鬆短線,是一個十分寫意的半日遊旅程。 老圍(Lo Wai)總站,位於新界荃灣區老圍路盡頭,門牌33號圓玄學院入口對開,為一常規專綫小巴總站及九巴節日路線總站。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及龍運巴士服務改經馬鞍山保泰街〉[新聞稿],2003年10月31日。 2021年2月,九巴安排指定路線以已安裝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的巴士行走,此路線配有Facelift車身的Enviro500 MMC 12米(ATENU)因而被調往相關路線。 此路線隨即加入Enviro500 12米(ATEU,已撤離)及富豪B9TL(AVBWU,已撤離)行走,其後因九巴於同年8月安排城門隧道路線以已安裝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的巴士行走而重新加入。 同年6月,此路線加入富豪B8L 12.8米(V6X,已撤離)行走。

近年32S線乘客量持續下跌,屢次縮減班次,專線小巴營辦商車隊亦有限,難以妥善應對逐年上升的客量;圓玄學院交通問題困擾乘客、巴士公司及小巴公司多年,造成三輸局面。 本路線提供荃灣市中心往來老圍(東普陀、圓玄學院)的巴士服務,於2017年4月2日起投入服務,只在清明節、盂蘭節及重陽節期間的指定日子提供服務,方便巿民直達老圍半山的前往老圍一帶寺廟如圓玄學院、西方寺、東普陀等祭祖。 老圍是西方寺與圓玄學院的必經之路,每逢過節,絡繹不絕的香客已阻塞了整條老圍路的交通。 荃灣老圍 如果老圍也開發成旅遊點,如何保障村裡的環境質素(治安、人流、噪音等)? 而過份由旅遊主導的本土經濟,最終會否淪為配合中產對鄉村想像的形像工程? 老圍之所以有潛質成為「文化村」,其優勢是祠廟正好成為折衷在遊客與民居之間的公共空間,以這次陳列在東普陀寺的攝影展為例,懸掛在折合式的鐵架上的照片,擺放在內園,善信上香吃齋欣賞作品,認識寺院歷史,順手添添香油,既是重新演譯文人雅集借地寺院的舊俗,也是搞活社區經濟又不致擾民的策略。

村裏面嘅居民有2000幾人,全部係平房排列,多數係古樸嘅瓦頂磚屋,亦都有現代化嘅三層式村屋,散發住平靜簡樸嘅人民氣息。 老圍村嘅一大特色係廟宇林立,有幾十間佛、道、儒家寺廟,例如有出名嘅西方寺、圓玄學院、東普陀講寺同龍母佛堂(龍母廟)等,重有全港唯一嘅藏傳佛教寺廟,所以喺村裏面周圍都見到僧人。 村內居民有2,000多人,平房排列有序,多是古樸的瓦頂磚屋,亦有現代化的三層式村屋,洋溢著平靜簡樸的人民氣息。 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包括使用非接觸式VISA卡、JCB卡、萬事達卡、銀聯卡、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AlipayHK「易乘碼」及銀聯雲閃付「乘車碼」。 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 針對有關情況,老圍路擴闊工程和圓玄學院門口避車處工程已於2007年年底完成,荃灣區議會更於翌年建議圓玄學院向運輸署申請開辦免費穿梭巴士,在春秋二祭期間來往港鐵荃灣站及圓玄學院。

請按下紅色的檔案瀏覽服務單位的宣傳刊物,收費表或附加資料;更新中、未被提交或不適用的檔案則以灰色顯示。 即是現今嘅老圍村,喺1649 年開村,當時人稱為「舊村」。 但喺1669年由五姓人(曾、張、黃、許、鄧)建成,其中以張姓一族人數最多,是荃灣區最早期有人居住的圍村之一,距今已經超過 350 年。 村落初立時曾建有圍牆防禦海盜,村內的房屋以行列的形式建立,同一姓的村民建立在同一列的房屋,稱之為「排屋」。 荃灣老圍 當時五姓村民分別建有5間祠堂,但在年久失修之下先後倒塌,現在只剩下張氏家祠(約建於100年以前)。 老圍公立學校村口嘅「老圍公立學校」曾經係電視劇《京華春夢》嘅拍攝場地,而家已停辦。 佢傍邊係「同和社」、老圍村公所同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鄰舍層面社區發展部。

荃灣老圍: 樓盤編號# 2206508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內地政變,大量人口南逃香港,自此荃灣區人口漸多,宗教人士分別在該區發展寺院或道觀。 荃灣區青山公路沿岸以往共有八個泳灘,分別是近水灣、汀九灣、麗都灣、更生灣、海美灣、雙仙灣、釣魚灣,以及馬灣東灣。 除馬灣東灣外,其餘七個泳灘自2003年起,因水質欠佳不宜游泳而關閉。 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加建消毒設施後,令麗都灣、更生灣、近水灣及海美灣泳灘的水質有顯著改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2011年6月4日宣布重新開放這四個泳灘。 荃灣老圍 關閉接近20年的釣魚灣亦在2013年9月19日重開,而汀九灣泳灘亦在2014年泳季重開,雙仙灣則待泳灘配套措施完成後才能開放。 西方寺 座落荃灣老圍村,背靠大帽山,前臨三疊潭,花木青蔥,流水潺湲,環境清幽, 寺廟 廟宇 連後山佔地近二十萬平方公尺,是區內的一個特色 景點 。

荃灣老圍

小時偶爾會跟我媽到荃灣大會堂看大戲,依稀記得翻過大河道的天橋,穿過福來邨,已是不毛之地。 穿過同樣開設有美心酒樓與Italian Tomato的商場,還以為走進了新城市廣場。 荃灣大會堂外牆從老實的磚紅色變成厠所色瓷磚,原來,荃灣已在我不知不覺中變成中產天堂。 從老圍村出發,可以先遊覽逾370年嘅古老村落老圍、廢棄學校,更可一連參觀西方寺、香海慈航、圓玄學院、東普陀講寺、龍母廟等寺廟。 翻查資料,老圍由1649年開村至今,歷史悠久,最初叫淺灣圍,屬荃灣一帶最早出現嘅古村落,由清初起叫舊村,曾建圍牆防海盜,村內以曾、張、黃、許、鄧五個姓氏嘅人合建,大多為客家人,以漁農業為主,每個姓氏都建於同一列房屋,故被稱作排屋,不過目前多咗相對現代化嘅三層式村屋,古樸、現代感並重。 荃灣老圍 這條是十分輕鬆的郊遊路線,由川龍出發,全程走郊遊徑一直落山,經過圓玄學院及老圍村慢慢走回荃灣市中心。 路程雖短,但路程中有觀景台的開揚景色、圓玄學院等寺廟而老圍村亦有獨特的本土風情,是一條交通方便而較少人知的輕鬆文化郊遊路線,個人認為頗有驚喜。

這 座 一 般 人 稱 為 「 白 樓 」 的 建 築 物 後 來 被 購 入 作 英 軍 軍 官 宿 舍 之 用 。 一 九 九 六 年 , 別 墅 被 改 建 為 「 機 場 核 心 計 劃 展 覽 中 心 」 , 展 覽 新 機 場 、 青 嶼 幹 線 等 機 場 十 大 核 荃灣老圍 心 計 劃 的 資 料 。 圓 墩 前 鍾 氏 家 祠 深 井 – 圓 墩 鍾 氏 古 屋 深 井 – 圓 墩 原 為 一 條 位 於 青 龍 頭 附 近 山 林 內 的 客 家 村 落 , 由 於 位 置 隔 涉 , 整 條 村 落 已 搬 至 青 龍 頭 青 山 公 路 旁 。

荃灣老圍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2013年11月30日:為減輕32B與36線合併對乘客造成的影響,降低由三棟屋村往荃灣西鐵路站之分段收費至$4.1。 荃灣老圍 2003年11月1日:因應海典灣入伙,由耀安開出、往荃灣西站方向的常規班次亦繞經保泰街,並在該處增設中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