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圍8大分析

在轉車途中請勿使用八達通乘搭其他非指定巴士路線或其他交通工具,否則不能享有轉車優惠;惟以該八達通卡進行與乘車無關的交易, 如增值、購買汽水、使用公共電話、即影即有照片不多於九次則不受影響。 在轉車途中請勿使用同一八達通卡/信用卡/電子支付系統乘搭其他非指定巴士路線或其他交通工具,否則不能享有轉車優惠;惟以該八達通卡/信用卡/電子支付系統進行與乘車無關的交易, 如增值、購買汽水、使用公共電話、即影即有照片不多於九次則不受影響。 2018年3月,本路線調入2輛Enviro500 永寧圍 MMC 12.8米(3ATENU28/TX3576、3ATENU51/UD1469,已被調走)作掛牌,以增加運載力,成為繼279X、A43/A43P後,北區第四條採用「巨無霸巴士」作掛牌車的路線。 在此之前,九巴於2017年11月宣佈加訂375輛Enviro500 MMC,其中70輛為12.8米版本。 該批巴士除塗上全新的「城市脈搏」塗裝外,其餘規格與同期採購的12米用車雷同,成為首批配置該款塗裝的12.8米巴士。 同年10月2日起,全線用車採用「城市脈搏」塗裝巴士。

  • Smith於1973年撰寫的《Notes on Chinese Temples in Hong Kong》,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原址是早於1843年開埠初期由本地華人興建的一座城隍廟,為香港第一座華人的社區建設項目。
  • 民政事務總署安撫居民,聲稱按古物古蹟辦事處意見動工,確保工程不影響圍門,預計今年三月才能完工。
  • 在轉車途中請勿使用八達通乘搭其他非指定巴士路線或其他交通工具,否則不能享有轉車優惠;惟以該八達通卡進行與乘車無關的交易, 如增值、購買汽水、使用公共電話、即影即有照片不多於九次則不受影響。
  • 一直以來,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是香港不少主要會議及展覽的舉行地方,1997年7月1日的回歸大典便是在會展二期的新翼舉行。
  • 橫台山永寧里的延桂鄧公祠,正位於圍門後,供奉著橫台山鄧氏開基祖鄧廷桂,大門外掛有嵌字堂聯:「衍歌椒實、慶詠瓜綿」,桂廷鄧公祠亦稱為衍慶堂。
  • 永寧里仍然保存著傳統客家圍村的半月形風水池,圍門後是廷桂鄧公祠和洪達鄧公祠,祠堂潢裝精美,牆上懸掛著的功名匾額甚具氣派,當中有鄧蓉鏡的翰林庶吉士牌匾壓場,非常動人奪目。

它呈五開間設計,前有庭院,外有厚牆圍繞,凌、彭兩家各佔一半居住。 乾德樓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但沒有納入龍躍頭文物徑,又不靠近大路,故不為遊人所知。 老圍與松嶺鄧公祠之間有座天后宮,據說比松嶺鄧公祠更早建立。 這是香港少數不靠近海或河的天后廟,可見拜祭天后不單是從事水上作業的人,農民也建廟供奉。 較大的銅鐘鑄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乃鄧氏為子上契天后的酬神之物;小者鑄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為鄧門林氏答謝神靈保佑兒子往省城應試一路平安而敬贈。 永寧圍圍門前的地面被掘起,工地範圍約30呎乘15呎。 居民指受工程影響,部分青磚已散落地面,工地被重型機器例如剷泥車佔據,令古蹟四周滿目瘡痍。

永寧圍: 路線全長

建於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正門門額刻有「覲龍」二字,故亦稱覲龍圍。 該圍村的西面圍牆皆以青磚築砌而成,圍牆四角建有更樓,供守望用,圍門牆有連環鐵門。 永寧圍 圍內房屋排列整齊,正中主巷盡頭處為神壇,圍內房舍多已拆卸,改建新廈。 該圍村門樓、圍牆及更樓分別於1988年及1993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圍內建有三排朝向東北的房舍,但由於隨時代發展,圍內的傳統房舍已所餘無幾。 本公司的Concrete Paver Block英泥預製石屎磚/馬路磚/行人路磚,均符合路政署要求,在經政府認可的化驗所測試,多年來為香港各政府機構,包括房屋署、建築署、路政署及各私人機構等提供貨品,品質符合各項香港標準,經香港政府認可之化驗所進行測試。 顏色平均,色彩鮮豔,非常適合鋪設在行人路、馬路、停車場出入口處、EVA等地方。 在香港回歸紀念日(7月1日)及國慶(10月1日),特區行政長官將率領主要官員、中央駐港機構負責人、行政立法兩會議員、駐港使節及社會賢達出席升旗儀式。

置於豐田Coaster後的一組編號(如有)只於交通迷界內使用,其他人(包括行內人士)均沒有對小巴有此稱呼。 現時52A、52B及52K線合共使用33輛豐田Coaster石油氣小巴行走;而54A及54K線則合共使用5輛豐田Coaster石油氣小巴行走。 1985年11月15日:運輸署公開招標11組共24條專綫小巴新路線的經營權,此路線與第一代11線編為同一組。 崇謙堂建於上世紀20年代的教堂,是當年至今唯一以客家話講道的基督教堂。 永寧圍 白牆十字架,可見當年的港式歐陸風情,但不對外開放,只可在外遠觀。 龍躍頭範圍頗廣,包括五圍六村,即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又稱嶺角圍)及新圍(又稱覲龍圍),以及麻笏村、永寧村(又稱大廳)、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及覲龍村,兜轉其中可見舊式青磚圍牆,很有古舊味道。 永寧村內原來的房舍主要排成三列,全部面向東北,前排房舍比後排為低,以獲得更佳的風水;現今大部分已改建成新屋。

永寧圍: 香港學生輔助會小學 Hong Kong Student Aid Society Primary School   資助

村落間以傳統卜卜齋形式教學的書室,逐改為教授現代科目。 1920 年代開始,八鄉開始興建新式學校,首先是同益學校建成 ,然後橫台山公立學校 (新址 1952)。 除此之外,風水池一般位於村落前方,附著空氣中的塵埃,改善空氣質素。 夏天時,南風經過風水池連同濕氣送到村中,令環境更濕潤;冬天時,配合圍後方的風水林或山丘,令到乾燥的北風被阻於圍外,令到圍村有冬暖夏涼之效果。 永寧里圍門,是由橫台山鄧氏開基祖鄧廷桂於康熙廿七年 在橫台山定居時興建,圍門外有門聯:「總集福蔭、備致嘉祥」,永寧里跟傳統圍村不同,村中無論圍門或祠堂外,都沒有從門聯中透露家族之郡望及家聲,加上永寧里建有圍門卻以村里為命,顯出一份低調。 鄧廷桂的後人繁衍,每年清明節拜祭祖墳,過千人浩浩蕩蕩拜祭三處墓地,包括先祖鄧廷桂及元配夫人,以及一個無名氏先人吉穴,人龍延綿一公里。

崇謙堂,位於龍山之山咀,為巴色會佈道會所於1926年創建,但教會成立可以追溯至1903年(清光緒三十二年),當時廣東省寶安縣布吉鄉巴色會退休牧者凌啟蓮牧師,偕同家人來新界粉嶺購買田地發展農業。 當時崇謙堂村現址為禾田一片,凌牧師乃斥資將附近田地購買並建造村屋數間,以安置佃農。 永寧圍 其後更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與彭樂三先生合建一永久居所,即現今崇謙堂村乾德樓。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廣東巡撫王來任目睹民間疾苦,上奏請復界;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王來任病卒,但遺疏仍力陳遷界的弊端和遷民流離失所的苦況。

該處在戰後曾用作入境事務處辦事處、警隊港島總區總部及中區警署。 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的居民於2000年全部遷出,以配合政府計劃將地方重新發展。 永寧圍 2005年3月,政府把宿舍地皮列入勾地表,並建議發展為住宅區。

  • 由本路線往北區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轉乘上述路線,或由上述路線轉乘本路線往港島方向,上述路線之車程為免費。
  • 永寧圍嘅門樓喺1744年起,用紅粉石砌成,兩邊嘅對聯係「永承吉水 寧住龍山」。
  • 維基百科的內容和香港民風大典一樣以GNU 自由文檔許可證發佈。
  • 龍躍頭範圍頗廣,包括五圍六村,即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又稱嶺角圍)及新圍(又稱覲龍圍),以及麻笏村、永寧村(又稱大廳)、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及覲龍村,兜轉其中可見舊式青磚圍牆,很有古舊味道。
  • 村落間以傳統卜卜齋形式教學的書室,逐改為教授現代科目。
  • 1985年11月15日:運輸署公開招標11組共24條專綫小巴新路線的經營權,此路線與第一代11線編為同一組。

2011年6月27日起,九巴為節省收費隧道過路費方面的開支,安排本路線當時尾班車由華明開出的班次改用單層巴士行走,用車則由273線柯打,曾使用斯堪尼亞K230UB 12米(ASC)及富豪B7RLE(AVC)行走。 永寧圍 唯有乘客反映該班次改用單層巴士行走後座位大幅減少,使不少乘客需站立。 因此這安排由同年7月4日起取消,恢復使用雙層巴士行走。

由本路線往北區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轉乘上內轉乘上述路線,或由上述路線轉乘本路線往港島方向,第二程可獲 $4.50 的轉乘優惠。 竹坑村風水池一端便是村中歷史性建築物「蘭芳書室」,名字令人想起近代四大著名花旦之一「梅蘭芳」。 我很喜歡八鄉區內兩幢書室,一幢是上村「植桂書室」,另一幢便是竹坑這幢「蘭芳書室」,喜歡兩間書室的名字,拼起來正好是南華傳統社會中「桂馥蘭芳」的美喻,喻意人品賢德及子孫賢盛。 現時有不少圍村索性把風水池填平,改建為停車場,不過在橫台山竹坑、永寧里和下輋,還可以看到風水池,甚至元朗英龍圍及洪水橋橋頭圍,都保留著村前的風水池塘。 維基百科的內容和香港民風大典一樣以GNU 自由文檔許可證發佈。 歡迎把這文章修改成和在維基百科原內容完全不同的內容。

政府於1995年宣布把中區警署樓羣列為一級法定古蹟,隨後在2001年建議修復樓羣,以作為與旅遊業有關用途。 2005年12月20日,警隊舉行告別儀式,正式將中區警署交回政府。 其後,政府於2008年7月15日通過與香港賽馬會以伙伴合作關係,共同推展保育和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工作,是香港重點保育活化項目之一。 現時除了部分倒塌的第四座已婚督察宿舍,尚待探討如何重建或修復外,舊中區警署建築群其餘15幢歷史建築物、新建的美術館大樓及綜藝館大樓、檢閱廣場、監獄操場、行人天橋等工程均已完成。 永寧圍 項​目​以中區警署的俗稱「大館」命名,16幢建築物將分成三階段對外開放,其中新建的「奧卑利美術館」及「亞畢諾綜藝館」等設施,於2018年5月25日正式開幕。 各座大樓連同開揚的戶外空間,將提供多個多用途場地,讓不同機構及駐場藝術家合作舉辦各類活動、展覽、節目等,屆時「大館」將集文化、藝術、餐飲、休閒設施於一身。 乘搭本路線於統一碼頭道海港政府大樓對面(往灣仔方向第16號站)下車,然後沿中環至半山行人自動扶梯前往。

老圍於1997年5月被列為法定古蹟,及於1998及1999年進行全面修繕。 乘搭本路線於百和路近粉嶺站(往華明方向第18號站)下車,然後轉乘專線小巴56C線可直達善述書室、覲龍圍及小坑村,其餘景點則可轉乘專線小巴54K線直達。 該區鄧氏至今仍保留農村風俗,除春秋二祭及天后神誕外,該族於正月十五,仍有為初生之男丁舉行開燈儀式;於二月初一祭祖及設齋宴;並舉行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 屆時闔族及鄰近的村民,齊來參加慶典,甚為熱鬧。

2012年9月3日延長服務時間後,單層巴士再次在本路線出現,同樣使用273線的用車,行走1000至1100往港島的三班車,其餘用車由270A、273、276P、277X、279X及373線抽調巴士行走。 不過本路線改經青沙公路之時,適逢吐露港公路進行大型擴闊工程,乘搭本路線的居民不斷投訴受到吐露港公路及大埔公路(沙田段)經常性塞車影響,導致行車時間比改道前更長,因此要求本路線恢復行走三號幹線,以確保行車時間穩定及減少居民上班遲到。 於2010年11月9日的北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會議上,此項建議獲大部份議員支持而得到通過,於2010年12月20日實施。 【記者甘銘添報道】估計有400多年歷史,建於公元1600至1700年間,坐落於粉嶺的三級歷史建築物永寧圍圍門,正面對「震散」危機。 以青磚搭建而成的圍門,門前路面正維修,重型機器穿梭挖泥,村民擔心工程「震散」圍門,威脅古蹟安全。

由上述路線往尖沙咀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於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乘本路線往港島方向,兩程總車資合共 $25.60。 本線乘客可於大欖隧道轉車站免費或以優惠票價轉乘其他九巴大欖隧道巴士路線,詳情請按此處。 請注意,只有使用八達通/電子支付系統的乘客才可享有優惠。 )係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嘅香港歷史建築嘅第三個級別,呢個級別嘅建築物,具有一定嘅價值,並適宜喺以某種形式將佢保存;如果保存唔到嘅話,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位於粉嶺龍躍頭的永寧圍是鄧氏旁支五圍六村內其中一條圍村,鄧氏以鄧松嶺為開基祖,後人於元朝末年遷至龍躍頭,毗鄰永寧村是永寧圍的伸延。 永寧圍二○一○年被定為三級歷史建築,意即宜加以保存。

永寧圍

乘搭往港島方向的本路線,於上車後三小時內轉乘任何一條進智公交營辦的港島專線小巴(不論方向),或乘搭任何一條進智公交營辦的港島專線小巴(不論方向)於上車後一小時內於港島區巴士站轉乘本路線往九龍/新界方向,第二程可獲 $1.00 的折扣優惠。 另兩處是崇謙堂(三級歷史建築)和石廬(一級歷史建築),位於崇謙堂村。 石湖墟在1930年代設立,並成為當時區內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年由上水鄉事委員會管理石湖墟的農業買賣活動。 但1955年及1956年發生了兩場大火,使石湖墟淪為頹垣敗瓦,1964年才重建完成,現有墟內建築物多是當時才建立的。 於1993年政府把位於新成路的舊街市遷到現時的石湖墟新街市。 乘搭往港島方向的本路線,於上車後三小時內轉乘電車(不論方向),或乘搭電車(不論方向)於上車後一小時內於港島區巴士站轉乘本路線往九龍/新界方向,可獲免除電車一程之收費。

永寧圍: 沙田區

摩囉上街、樂古道是相當平民化的路邊攤街道,古董喜好者一定不能錯過這裡,這裡可是手工藝品及古董文物的集中地;此外再下去一點的荷李活道也是古董商店林立的地方,無論是家具、陶瓷或其它小古玩,在此可說是應有盡有。 文武廟位於荷里活道與樓梯街交界,文武廟是根據文昌帝和關帝而命名的,建於1847年,創建的歷史可追溯至香港開埠初期,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 永寧圍 現存廟中最古老的物證是廟內兩條大石柱,是道光三十年(公元1840年)由一位善信所捐贈。 廟內的佈置別具特色,有精鑄的銅及白鑞香爐,還有精雕細琢的神像木座。

位於上環商業區的西港城,前身是舊上環街市的北座大樓,建於1906年,採用了愛德華式的建築風格。 1991年,土地發展公司把大樓修葺,改建成充滿文化特色的傳統行業及工藝品中心。 這座設計獨特和具有歷史價值的樓宇,為售賣中國手工藝品和服飾的商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亦令西港城獲政府列為法定古蹟。 乘搭本路線於干諾道中港澳碼頭(往灣仔方向第15號站)下車前往。 時代廣場於1994年4月正式開幕,是香港最大型的購物中心之一,更榮獲香港旅遊協會選為香港十大景點之一。 整體建築由兩幢分別四十六層及三十九層高的辦公室大樓,這座大型的購物中心 及位於其上蓋的辦公室大樓的前身是香港電車廠。 現時的時代廣場,購物中心佔地共900,000平方呎,甲級寫字樓佔地共超過一百萬平方呎。

永寧圍: 九龍城區

元朗橫台山永寧里是現存較完整的圍村,圍牆就不見了,但有風水池,門樓及祠堂。 亦多得永寧里鄧氏後人把這些歷史文物及建築用心地保存。 永寧圍喺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喺永寧村嘅北面,係龍躍頭鄧族聚居嘅圍村,係龍躍頭「五圍六村」之一。

建築物雖有殖民地的建築特色,但屋頂卻是中國傳統的金字頂,以木樑及板條承托,並以瓦片鋪築。 石靡廬的另一特色是屋內的天井及房間的布局,與中國傳統的民居相似。 永寧圍 石廬正面矮牆有一半圓形磚牆,上面有「石廬」字樣的灰塑。

永寧圍

香港開埠初期,當時香港的法制還未完善,現在宣誓表示所作供詞並無虛言,祇須在監誓官之前舉手宣誓就可以,但在開埠之初,中國人宣誓的方法是燒黃紙及斬雞頭,那時法律承認這種方法有效,但指定要在文武廟內舉行。 松嶺鄧公祠,位於老圍東面,於十六世紀初為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而建,是龍躍頭鄧氏的祖祠。 該祠為三進式建築,擋中設於中進,後進分三殿,正殿供奉歷代祖先神主,宋二世祖稅院郡馬鄧惟汲及皇姑趙氏的神位居中,神主有龍頭木雕,與其他祖先神主不同。 永寧圍 鄧師孟原為僕人,十六世紀末,與主人同被賊人所擄,師孟冒稱為主人的兒子,願留賊船為囚,賊人釋放其主人回家籌集贖金;主人離去後,師孟即投海自盡,死後被追認為忠僕,入祀鄉賢。 石廬位於崇謙堂東面,為華仁書院的創辦人徐仁壽先生於1936年所建。

中環蘇豪區是指荷李活道以南,以些利街一段半山自動行人扶梯為中心的地區,包括些利街、士丹頓街及伊利近街一帶。 該處一帶近年來出現不少來自各國的高級美食餐館,當中大部份是香港罕見的。 每到了夜晚時刻,許多香港的年輕人喜歡到這裡的舞廳和酒吧暢聚,為這條小街增添了一種獨特而熱鬧刺激的氣氛。 因為外來旅居人士的進駐,奇蹟式的發展出代表香港人另一種生活的重要指標,成為一群夜生活族最愛光顧的地區。 蘭桂坊兩旁開設大量酒吧、的士高及西式餐廳,每間各有特色,每到晚上十時後均有大量人聚雜飲酒聊天,當有足球直播時更加人山人海,吸引大量足球發燒友。 以蘭桂坊來說,除了有明星起帶頭作用之外,這裡酒吧小館頗具特色。 乘搭本路線於統一碼頭道海港政府大樓對面(往灣仔方向第16號站)下車前往。

圍牆、圍門及更樓於1994至1995年全面重修。 1903年起,凌牧師偕同長子凌善元牧師向農戶及附近客家人士傳揚福音,至1905年冬即有十數人決志信主,凌牧師有見及此,立即請求巴色總會差派傳道人建立教會,崇謙堂遂於1905年冬成立。 由於該堂教友多於鄰近聚居,漸成村落,名「崇謙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