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東街2號租盤必看介紹

1923年,雙層電車上蓋改為永久性木質上蓋,1925年則引入全密封式雙層電車。 而由1924年開始,電車公司進行雙軌鋪設工程,初期連接銅鑼灣至筲箕灣,最後一期要到1949年8月才宣告完成。 1912年,由於電車乘客持續增長,電車公司引入了10輛雙層電車。 霎東街2號租盤 初時雙層電車上層無蓋,只設有長椅,而上層及三分之一的下層被劃作頭等座位。 翌年(1913年),為了使雨天時上層仍可載客,雙層電車上層加設了帆布帳篷。

古典電車採用開篷設計,車身上有燈泡,座椅採用梳化,富有特色。 另外,電車公司於1991年重建#120亦保留了1949年的設計,車身為淺綠色,上層使用木製座椅。 另一方面,電車公司亦有三輛工程電車(#200、#300及#400),用作電車軌道和架空電纜的日常維護。 霎東街2號租盤 香港電車在電車沿線設有七個配電站,將電力公司供應的高壓電降壓及調整至電車應用的550伏特直流電。 銅鑼灣霎東街電車廠被重建為時代廣場後,由於當時的電車公司和時代廣場皆由九龍倉集團持有,所以時代廣場的地庫設有供電車公司租用的配電站。

霎東街2號租盤: 車隊資料

電車路線規劃至港島最西端的堅尼地城和石塘咀,因為當時石塘咀乃著名的紅燈區(有「塘西風月」之稱),方便達官貴人、公子哥兒到該地玩樂。 1925年,銅鑼灣利舞台戲院落成後,每晚均會有一輛「午夜專車」從戲院附近載客到石塘咀。 香港電車的收費相對於其他交通工具來說是相當低廉,更是香港島上收費最便宜的陸上交通工具。 香港電車在2007年開始在電車站上增設電車路線圖,詳細地列出東行線及西行線的各個總站和分站,以及六條路線的詳細資料。 霎東街2號租盤 除以上6條主要路線外,因應班次調動,也有以西灣河電車廠和屈地街電車廠為終點站的回廠電車。 另外,有時亦會因應路面情況,改以一些非電車總站的地點作為電車終站及調頭之用,包括堅尼地城、西營盤、中環、金鐘、灣仔、維多利亞公園、北角及鰂魚涌。 使用香港電車自製底盤的第六代電車有#10、#15、#21、#23、#31、#61、#78、#113、#147及#150。

往日駕駛電車是不需要駕駛執照,因此沒有執照的人仕亦會自願入職電車行業,後來基於安全考慮,才需要駕駛執照才能入職。 2009年11月26日,編號25由西向東往跑馬地的電車與編號156號電車(往上環)在銅鑼灣波斯富街與軒尼詩道交界相撞,造成41人受傷。 2007年6月2日,編號151的電車在北角英皇道左轉往北角道時衝出路軌,衝越英皇道巴士線後,再撞毀路邊鐵欄才停下,5人受傷,#151事後被放置在電車廠,經歷時約兩年的修復,在2009年6月左右復出。 1983年10月5日,編號113西行往上環的電車在筲箕灣道近愛秩序灣道被一輛混凝土車相撞後雙雙翻側,共有29人受傷,而因清理現場需時,肇事路段封閉長達6小時,來往柴灣的陸路交通被中斷;事後113車身被重建,照明改用光管。 1964年4月12日,#136(班次編號B37)東行往北角的電車在金鐘道域多利兵房急彎出軌,並撞倒一輛往西行編號68電車車尾後翻側,1名坐在編號68電車樓上車尾乘客死亡,59人受傷。 2015年,香港電車、POAD 和香港展能藝術會推出「站‧藝廊」的活動,把電車站變身為3D畫廊,展出藝術家唐詠然及黃錫煌以童年及街頭小食為主題的作品,令車站廣告的位置有其他的作用,成為主題展覽。 1991年首季,電車公司的母公司九龍倉將銅鑼灣霎東街電車廠拆卸,原址興建時代廣場及銅鑼灣站A出口。

霎東街2號租盤: 電車收費

香港電車曾經考慮將電車線由筲箕灣東延至柴灣,但由於兩地被山阻隔,柴灣道斜道大,電車無法爬坡,開鑿隧道又不合乎成本效益,因此計劃未能落實。 取而代之的是由香港地鐵(現稱港鐵)港島綫服務柴灣,於1985年5月31日正式通車。 2015年,此延線再被重提,並建議延伸至小西灣,彌補該區鐵路交通缺乏問題。 2015年末,電車公司低調地將一輛普通電車改裝為仿古電車,並編配車隊編號#68,成為電車車隊中第3輛古典電車。 #68上層大部分為開篷式,只有近車尾一部分為硬頂設計,而整體設計均以1920年代的第三代電車為藍本,在車頭車尾採用凸出的終點站顯示牌,但採用電子式顯示。 霎東街2號租盤 #68建造完成後,電車公司特別於2016年1月15日假屈地街電車廠舉辦剪綵儀式,並以「電車全景遊.發現老香港」將#68包裝為特色電車,旨在向旅客介紹藝術之行、文物之行等7個不同主題觀光之旅。 1922年,「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總部由英國遷至香港,經營權亦全歸香港,變為一間獨立控股公司,主要股權屬於怡和洋行擁有。

霎東街2號租盤

自從轉軌系統電子化後,已無需分派職員在路面切換軌道,只有在突發事故下,如圖中在中環近雪廠街設置臨時終點站,電車需要在車尾駕駛作倒行時,才需要派出職員操控軌道轉轍器和調整集電弓。 姜濤生日免費乘車日「姜濤香港後援會」為了慶祝偶像姜濤生日而贊助電車公司,于2022年4月30日當天提供全民免費乘車優惠。 香港電車公司向香港政府建議希望將電車引入啟德發展區及西九文化區。 董事總經理夏睿德表示,新線可以是與香港島電車有關連或者全新造型,視乎政府決定。 而戰後香港電車,大多數尾部都會有個電阻箱(resistor box),行車時外表會發熱而燙傷乘客,後來基於安全把它移到車頂上。 1996年1月1日,#107電車東行前往筲箕灣期間,在駛至英皇道水務署大樓外時,懷疑因車頭的電阻箱過熱而冒煙起火,司機未有把電車完全煞停便跳車逃生,但下車時被西行方向前往跑馬地的#106電車撞倒,翌日不治;而車頭冒煙的電車在無人駕駛下仍繼續前行一段短距離,及後由另一名司機跳上車煞停。 由於電車軌道幾乎東西貫穿整個香港島北岸市區,因此「電車路」成為了香港島市區的重要標誌之一,在香港島市區如果迷路,只要從山往海的方向走,一直至遇見電車路,即可以此作分辨方向和位置的參考座標。

霎東街2號租盤: 香港電車

乘客從後門上車,在前門下車,下車時於前門駕駛員的位置繳付車資,登車用的後門設有單向轉動的旋轉門柵防止乘客逃票,到2000年後登車門位置加裝閉路電視,除減低乘客逃票的機會外,亦可避免乘客被電車車門夾倒的意外。 由於電車車廂的通道較為狹窄,在車廂擠滿乘客時,在車尾的乘客或會較難走到前門下車及繳付車資,乘客如因此在後門下車,仍有責任在下車後走到車頭繳付車資。 過往因為電車公司未有給予電車司機足夠的用膳時間,所以乘客會經常看見電車司機把盛有飯餸的飯盒帶入電車的駕駛席,每當電車在交通燈位遇上紅燈須要停車等候時,司機便會抓緊等候紅燈轉綠燈的數十秒至一分鐘時間趕忙吃幾口飯。 由於電車司機需要一邊駕駛,一邊吃飯,會導致駕駛的時候分心,不但令公眾對電車的安全產生疑慮,電車司機的待遇也引起關注。 1998年起,電車公司都會安排電車司機有30分鐘的用膳時間。 由於汽車此時在英國和歐美發達國家漸漸普及,很多供應電車組件的外地廠商都面對轉型,不再生產電車組件,因此第四代電車除了底盤外,很多零件都是在香港製造,電車公司一直製造這款雙層電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並已完成了超過一百輛,所以又稱為戰前型電車。 2010年10月,電車公司對外展示全新設計的電車#168,新電車設計及組裝均在香港進行,外型與現時行駛的木製電車相似,唯全車改用鋁合金物料建造。

霎東街2號租盤

於2012年8月推出,持票者可於四天內不限次數乘搭普通電車,於電車公司網站內發售,售價為HK$34。 當乘客上車後,便要向售票員購買車票,售票員收取車資後,便會於車票上的表格使用打孔機在對應的上車區域打孔作為記號,乘客需保留車票直至下車,車上間中亦會有稽查員向乘客驗票,及防止售票員透過售賣未使用的舊車票作弊。

霎東街2號租盤: 中環灣仔填海區電車支線

已退休的前政府規劃師薛國強,通過其出任董事的「智仕顧問公司」於2015年和2017年兩度向城規會申請取消中環至金鐘的一段電車路軌,聲稱可以紓緩中環一帶交通擠塞問題。 薛國強又認為港鐵西港島綫通車已完全取代電車,電車應結束歷史任務,市民不應「抱殘守缺」,聲稱走路可能比乘搭電車快捷。 此舉引發廣大市民,甚至一些政治人物、名人和藝人等的強烈不滿,民間團體和香港電車迷會成立一人一聯署捍衞電車大聯盟反擊,號召市民聯署反對規劃申請,並批評薛國強不應為了方便開私家車出門的人士,而犧牲中下階層出門所須的廉價公共交通工具。 霎東街2號租盤 1986年起,使用中的第五代「戰後型」電車進行翻新,並於1987年起把161輛一般載客電車(包括首輛「戰後型」電車120號)進行更換車身工程,有關工程於1991年11月完成。 香港電車路線全長15公里(包括跑馬地的支線),而路軌總長29.5公里,所有路段均建在馬路上。 其中堅尼地城至筲箕灣段全段均為雙線行車,跑馬地段則是約3公里的單線。 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是香港歷史悠久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僅次於香港纜車和天星小輪,它不僅是香港島的地標,也是外地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

  • 1970年代,柴灣被開發成住宅及工業區,大大提升了該處的交通需求。
  • 2007年6月2日,編號151的電車在北角英皇道左轉往北角道時衝出路軌,衝越英皇道巴士線後,再撞毀路邊鐵欄才停下,5人受傷,#151事後被放置在電車廠,經歷時約兩年的修復,在2009年6月左右復出。
  • 首兩節拖卡於1965年12月投入服務,2號及3號拖卡分別由#13及#65電車拖行;其餘拖卡於1966年1月至3月間投入服務,4號至11號拖卡分別由#5、#2、#68、#66、#29、#142、#71和#30電車拖動;其後電車公司再向英國金屬部件(Metal Sections)增購10節拖卡,這批編號12至21的拖卡於1967年1月至2月間投入使用。
  • 新電車採用跟#168相同的車廂設計,但在操控系統上,就使用交流電馬達取代過往的直流電馬達,使到電車在制動時所產生的電流回饋到電網,供其他電車使用,能夠提升環境保護及節約能源效益。
  • 1983年10月5日,編號113西行往上環的電車在筲箕灣道近愛秩序灣道被一輛混凝土車相撞後雙雙翻側,共有29人受傷,而因清理現場需時,肇事路段封閉長達6小時,來往柴灣的陸路交通被中斷;事後113車身被重建,照明改用光管。

座椅採用公園式設計,由金屬框架及長條形木板組成,上層最前排座位因為均面向前方,所以視野開陽,上層車尾的座椅則為橫向並維持包廂佈局。 下層車廂的座椅編排初時與千禧電車相似,兩旁座椅均面向車頭,但因為發現坐在車廂右側最後一張座椅的乘客容易撞到樓梯底部,所以右排座位被改為與第五代電車相似的橫向佈置。 首輛安裝第七代車身進行測試的#168電車於2011年2月17日投入服務。 霎東街2號租盤 2015年,電車公司製造了一輛供日常載客的空調電車,生產成本比傳統電車貴20多萬元,新電車獲編配有吉祥意味的#88。 #88採用第七代電車的全鋁合金車身,在亮相時貼有淺藍色為主,並以中英文標示「冷氣電車試驗」及( Pilot Cooler Tram)字樣的全車身自我宣傳廣告。

霎東街2號租盤: 戰後發展

1904年7月2日,首次有電車駛離車廠作試驗性行駛;經過隨後多天的測試後,香港電車終於在同年7月30日啟用。 透過高架電纜/架空電纜及電車上的集電桿輸電至車上;經過電阻箱及速度控制器。 2019年3月23日凌晨約0時,編號158開往屈地街電車廠的空載電車駛至德輔道西418號太平洋廣場時突然翻側,橫臥馬路及行人路上,路面遺下長約20米刮痕,23歲車長腳部受傷。 霎東街2號租盤 此外曾有一個以電車作喻的字謎,謎面是「一點一撇到南洋,電車轉彎轉彎再轉彎,叮叮叮叮」,謎底是「為(为)」字──手法乃以形、聲比喻文字筆劃。 除一般乘搭外,香港電車亦設普通電車和古典電車供市民及遊客私人租用,可作派對聚會或宣傳活動等用途。

霎東街2號租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