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芳樓詳解

而下南洋主要以廣東和福建人為主,目的地是東南亞一帶。 下南洋最盛的時期是從明末清初到上世紀三十年代這段時間,既與朝代更迭帶來的民不聊生有關,也與人口繁盛土地不足有關。 而鬆口古鎮便是廣東的客家人(最早從福建遷徙而來)下南洋的始發站。 但新界圍屋如慎德居、郁青別墅等,卻是坐南向北,寓意「北望神州」,讓子孫後代胸懷祖國,不忘自己是中國人。 聯芳樓 如果以1930年梁先生購入宅基地算起,慎德居經歷了近百年滄桑。 1934年,他從梅州蕉嶺聘了近五十個泥水匠來港,絕大部分建材亦從鄉下運來,歷時兩年多,耗資2萬港元。

梅江(上游稱琴江)自西南向東北流過市境,於大埔縣三河壩與汀江匯合後稱韓江,並於東南出境。 全市總面積15,865平方公里,總人口387.32萬,市人民政府駐梅江區。 聯芳樓 梅州是客家人比較集中的聚居地,被譽為「世界客都」,亦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聯芳樓

該樓佔地面積2460平方米,建築面積2930平方米,由潮州人氏翁瑞社設計建築,鋼鐵、水泥等建築材料概由國外經汕頭進口。 該樓除平面上沿襲了客家民居建築中的中軸對稱的佈局外,在外觀上幾乎完全改變為西洋風格。 在這裏,連傳統的瓦屋也不見蹤影,代之以完全的平屋頂,四周設有出眺的平檐口,檐上四周立望柱,設瓶式欄杆。 中間主大門門樓平頂上,另築球缺穹隆頂的方亭,每角用雙柱,並於四面置半圓拱券,兩側置飾瓶,正面屏壁題書:聯芳樓。 聯芳樓 “聯芳樓”字下彩塑滾繡球的二獅,上置五角星,意取吉星高照、吉祥如意。 兩側次要進出口門樓上立西洋屏風牆,兩側由帶溝槽的愛奧尼克式矮柱及檐部構成,其上並置飾瓶,中央是半圓拱券,正面塑五角星,以帶翅膀的二天使捧之,還飾有一卧獅及泥塑祥雲拱日,皆取吉祥之意。

筆者曾經走訪當地,長老們兒時的記憶仍然栩栩如生,每逢兵匪之亂,村民們便「抱團取暖」,遷入該樓互相守望共同御敵。 四角樓多見粵東北如河源、惠州、韶關等地,與福建的方形土樓和江西的「土圍子」一脈相承,但更突出防禦自衛功能。 聯芳樓 整個建築的四端加建碉樓及瞭望塔,牆身有槍眼,大門的牆根設有看家護院的大黃狗自由進出的孔洞。 不久前在《思考香港》發表「圍城 圍村 圍屋」一文,收到遠在南美洲的來郵。

聯芳樓: 聯芳樓附近學校

四角樓多見粵東北如河源、惠州、韶關等地,與福建的方形土樓一脈相承,但更突出防禦自衛功能。 永定是福建省擁有最多土樓的地方,總共逾二萬座,其中包括圓樓360座,方樓10000多座。 土樓王-承啟樓,土樓王子-振成樓,土樓公主-振福樓是當中的代表作。 剛才過去的端午節,筆者赴新界上水出席一個盛大的客家聯誼活動。 受大會主辦機構邀請,筆者作了「香港與內地圍屋」的主題演講。

煙草、建材、電力、電子信息產業是四大工業產業,梅州捲菸廠是梅州最有實力的企業之一。 工業的產業結構相比珠三角過於老化,難以競爭,甚至有工廠因生產能力有限而被迫辭掉千萬元的訂單。 大埔縣的公交線路由粵運公司運營,共運營1條縣城公交線路和若干條鄉鎮公交線路,不過大埔縣城公交由於車輛相對較少因此很難見到。

聯芳樓: 建筑特点

所以在鬆口,你會看到由僑商出資建的各式洋樓、五星級賓館,而你在一個普通人家只能看到一個西洋鍾,都是一樣的下南洋,一個是功成名就,一個不過是勉強餬口。 「」共有八個大廳,十四個小廳,天井八個,房間一百二十八間,五座大門(正面三座背面二座),三座小門(正面左右二座),外觀猶如西式宮殿。 尤其是是增設陽台,在客家人聚居的山區,可謂開風氣之先,使古樸沈靜的傳統建築煥發出西風東漸的氣息。 作為漢民族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客家圍屋的類型其實不少,其中以圍龍式、半月型、城堡式、四角樓最具特色。 筆者曾經在媒體寫過《詩情畫意的客家圍屋》、《圍城 圍村 圍屋》,遠在南美洲牙買加的一位鄉親來郵感慨,圍屋寄託了世世代代粵東、閩西及港澳台客家人的集體記憶和鄉土情懷。

2002年7月,联芳楼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联芳楼坐落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白宫新联村,与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棣华居毗邻,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客家民居建筑,于民国20年(1931年)动工兴建,民国23年(1934年)竣工。 聯芳樓 联芳楼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白宫新联村,又名联芳斋,由丘氏华侨兄弟建于1931年,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客家民居建筑。 2002年7月17日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正面,聯芳樓不強調水平層次的劃分,而是強調主次。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 1994年6月,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 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豐順才劃歸興梅專區,連同民國時第九區的六個縣,即為現在的梅州市範圍。 聯芳樓 1950年1月26日,國務院發文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今梅縣區、興寧、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及平遠7區縣。 1952年底撤銷興梅專區,興梅7縣改屬粵東行政區。

屋主張弼士1893年,成為「大清國駐檳城第一任副領事」。 他於光緒21年(1895年)在煙臺種植葡萄,後成為張裕葡萄酒創始人。 號稱「南洋首富」,他亦曾經是與盛宣懷齊名的中國巨商。

聯芳樓: 聯芳樓的交通站點

花萼樓構建匠心獨運,文化內涵豐富,包含著客家獨特的建築風格,其古樸獨特的建築魅力,吸引了眾多遊人前往。 踩在鵝卵石上,心裡倍感踏實,這些鵝卵石見證了花萼樓的風風雨雨,也見證了從花萼樓裡走出的每一個客家人的故事。 泰安樓是國內極為少見的石方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悠久,佈局合理、科學,文化內涵豐富,從正門進去,正中間的主體建築是大樓的祠堂,分上下二堂,上堂的匾額上書祖功宗德四個大字。 聯芳樓 元朗居民稱之為「大梁屋」,樓高二層,共有32個房間。 客家人南遷安家落戶,傳承了中原漢族建築最先進的工藝。 宅基通常選擇丘陵地帶的山坡地段,經典的主體結構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

一位僑居牙買加的鄉親說,說圍屋寄托了世世代代粵東和閩西客家人的集體記憶和鄉土情懷,希望筆者能夠撰文介紹。 賞丁是一種盛行於興寧、五華部分地區的習俗,因興寧話音「賞丁」與「賞燈」相似,賞丁常被誤寫為賞燈、響燈或響丁。 在台灣俗稱源自梅州一帶的客家話腔為四縣腔客家話,即是因為清代嘉應直隸州管轄四個縣(不含長樂縣)的緣故。 聯芳樓 梅江岸邊,有許多這樣的火船碼頭,這是當年離開鬆口下南洋的第一步。 這裡曾經承載了多少告別,就有多少依依不捨,或者是新婚妻子送別丈夫,或者是尚幼兒女送別父親。 這裡曾經有多少夢想啟程,就有多少日日夜夜的期盼,或許是一封信,或許是一個歸人。 該屋由丘開麟、丘湘麟兄弟興建始建於光緒元年,歷時10年(1884年)建成此屋。

賞丁從每年正月初九開始到正月十六,最多集中在正月十二、十三,每個家族自定賞燈日期,一般每年都是固定的。 部分家族從正月十五到正月二十左右,還會有一次「暖燈」。 另外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地勢險要,日軍戰機難以飛越境內的蓮花山脈而放棄對梅州的進攻,進而導致大量潮汕地區的難民翻越蓮花山到梅州避難,至今仍有一定數量的潮汕人分散在各市縣。 聯芳樓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梅州升為梅州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復隆為梅州,領程鄉縣,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宣尉使司。 元貞元年(1295年),梅州隸屬潮州路,延祐五年(1318年),改直隸廣東道宣慰司。

圍屋主要分佈在客家人聚居的閩西、贛南、粵東、粵北,並散見於台灣的屏東、雲林、苗栗、新竹、台中東勢等。 在香港,筆者曾經介紹的沙田曾大屋、八鄉吳家村郁青別墅、荃灣三棟屋、柴灣羅屋、元朗慎德居、蔭華盧,都是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客家圍屋。 聯芳樓 其中新鋪鎮(油坑村)和蕉華工業園可換乘蕉嶺公交5路(新鋪線),蕉嶺粵運汽車總站和藍坊鎮可換乘蕉嶺公交11路(北磜線)和13路(高思線),南磜鎮可換乘蕉嶺公交11路(北磜線)。

這幢洋樓的主人是印尼富商謝逸橋,1900年下南洋創業,獲得巨大成功後,他沒有繼續投資家族產業,而是創立了一間書報社。 作為同盟會會員的他,書報社也只是一個幌子,其實是為了募集資金,支援孫中山的革命事業。 或許是兩個人的名字中都有一個“逸”字,讓他們成了最好的朋友。 或許是因為共同的革命理想讓他們成為最堅定的同盟。 離開,曾經有各種心情,有的人是被生存擠壓出去的,他們將所有的家當變賣,只為換一張水客(現在叫蛇頭,負責人口買賣的中間商)手中的船票。 有的人是被同村的,同族的,同門的人帶出去,懷著同一個光宗耀祖的夢想,去南洋撈金。 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前仆後繼,為生存為夢想,背井離鄉。

聯芳樓: 建築

丘氏家族早年在印尼巴城(今雅加達)謀生發達,回鄉所建大宅吸納南洋、西洋甚至中東的設計元素,建材全部從海外進口。 外觀猶如西式宮殿,門窗、廳堂加以西式雕飾,尤其是是增設陽台,在客家人聚居的山區,可謂開風氣之先,使古樸沉靜的傳統建築煥發出西風東漸的氣息。 內部採用客家堂橫屋的平面佈局,局部稍作改動,譬如將弧形的圍龍和花頭部分改為長條形,橫置如枕,故又俗稱「枕頭屋」。 傳統的梅州菜主要為家禽和水產,喜用「三鳥」,即雞、鴨、鵝,口味略偏咸、油。 聯芳樓 梅州的特色菜或小吃有梅菜扣肉、梅州鹽焗雞、豬肉丸,牛肉乾,客家娘酒、釀豆腐、梅縣區麥芽糖等。 另外各縣區也有各具風格的小吃,例如豐順的菊花糕、興寧的黃板,而其中大埔縣則更加出名,鴨松羹、薄餅等風味小吃被評為「廣東客家十大名菜」。 經廣東烹飪協會組成國家級專家認定,大埔縣被冠名為「廣東客家美食名縣」。

民國三年(1914年),廣東設潮循道,梅州市即屬潮循道管轄。 民國22年(1933年),則歸屬廣東省粵東區綏靖專員公署。 鬆口,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其實歷史上是先有鬆口,才有梅州,所以一直有“自古不認州”的盛名。 這個有1000多年曆史的古鎮,從唐代開始,到明清時期達到鼎盛。 聯芳樓 由於它處在梅江下游,閩粵贛三省的交界處,作為廣東內河第二大港口,它無疑佔得了發展先機,成了商貿重鎮。 富裕帶來的人口劇增,土地承載著生存壓力,走出去,便成了鬆口第一選擇。

聯芳樓

在梅州,常見的客家美食可分為客家菜餚和客家小吃兩大類。 客家菜與潮州菜、廣州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其風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開的,就像客家話保留着中原古韻一樣,梅州客家菜也同樣保留着中原傳統的生活習俗特色,即「咸、香、肥」的特色。 聯芳樓 這幢名為愛春樓的洋樓,更是因為曾經接待過中華民國的領袖孫中山而成為今天鬆口古鎮的著名景觀。

聯芳樓: 工業

如今牛角屋成為鳳鳴新聯公司的藝術院校師生採風創作基地的核心板塊,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客家圍龍屋,正煥發出新的魅力。 泰安樓不同的樓層有不一樣的展區,一樓展示了客家發展史,二樓為大埔名人展區、將軍畫展區,整座建築較為集中地展現了大埔客家人情風貌。 大大小小兩百多個房間,走廊相連,相貫相通,古老的泰安樓,沿著樓梯走上去,來到環形的狹窄走廊,繞樓而行,每一層都有不一樣的風景。 聯芳樓 我帶來自歐洲、南美及台灣的客家鄉親走訪最多的香港圍屋,是崇正新村的慎德居。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一千呎以上的房子,就被稱為豪宅了。 但是在元朗,卻有數萬呎的大宅被丟荒成為「吉屋」,這個超級豪宅名為「慎德居」。

  • 2002年7月,聯芳樓被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而今梅州的農業進入轉型階段,已建成水果、茶葉、南藥、優質稻、油茶、蔬菜、煙草、畜牧水產養殖八大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 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豐順才劃歸興梅專區,連同民國時第九區的六個縣,即為現在的梅州市範圍。
  • 元朗居民稱之為「大梁屋」,樓高二層,共有32個房間。
  • 「半月形圍樓」,僅憑名稱已能想像田園牧歌的詩情畫意:大門前必有一塊曬稻谷的禾坪、半月形荷花搖曳蛙聲此起彼伏的池塘。
  • 在梅州,中西合璧式建築的代表者是西陽白宮的聯芳樓。

大屋的內部設計帶有客家圍村風格,包括有許多個天井,而每個天井四周也有偏廳,樓上有數十個房間,採用西式佈置,不過用的卻是中國木製材料。 筆者擔心,類似的客家傳統工藝正在急速消失,以後只能在博物館聽到介紹了。 客家人南遷安家落戶,傳承了中原漢族建築最先進的抬樑式與穿斗式相結合的工藝。

此後,梅州市各縣治的成立,大都是先從海陽縣分出來的。 最先從海陽縣分出來的是大埔縣,於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建縣。 接着於南齊設置程鄉縣,縣境包括今梅江區、梅縣區、平遠、蕉嶺全境及豐順部分地區,仍屬義安郡。 直到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年)才設置敬州,此為潮梅分治之始,但只領程鄉(今梅縣區)一縣,興寧、大埔不在敬州的轄下。 聯芳樓 這幢距離鬆口古鎮四十公里的聯芳樓,建於1934年,斥24萬大洋的巨資,按當時最繁華的上海市的工資標準,足夠1600名巡警一年的薪水。

该楼占地面积2460平方米,建筑面积2930平方米,由潮州人氏翁瑞社设计建筑,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概由国外经汕头进口。 该楼除平面上沿袭了客家民居建筑中的中轴对称的布局外,在外观上几乎完全改变为西洋风格。 在这里,连传统的瓦屋也不见踪影,代之以完全的平屋顶,四周设有出眺的平檐口,檐上四周立望柱,设瓶式栏杆。 聯芳樓 中间主大门门楼平顶上,另筑球缺穹隆顶的方亭,每角用双柱,并于四面置半圆拱券,两侧置饰瓶,正面屏壁题书:联芳楼。 “联芳楼”字下彩塑滚绣球的二狮,上置五角星,意取吉星高照、吉祥如意。

宅基通常選擇丘陵地帶的山坡地段,經典的主體結構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 因為客家圍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並稱為中國五大民居建築風格,足以寫成一本大書。 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客家菜之鄉」之稱,同時還有「廣東漢劇之鄉 、廣東漢樂之鄉、金柚之鄉、單叢茶之鄉、溫泉之鄉、長壽之鄉」、版畫之鄉等稱譽。 在2008年12月,梅州市政府組團參展在香港的「2008廣東梅州(香港)經貿農業旅遊招商推介會」及香港第43屆工展會。 梅州是農業大市,2007年全市農業總產值139.8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