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肺癌202415大好處!專家建議咁做…

黃醫生表示,如果患者診斷出肺癌,初期到某部份第三期患者,手術仍然是最好的治療方法,不過如果情況嚴重,或者癌症已經擴散,便需要考慮其他治療方案,當中包括電療、化療、免疫治療及標靶治療。 相比傳統的電療和化療,免疫治療是相對新式的療法,不過其實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 基因突變負荷量高代表有較高的機會產生免疫系統可以辨識出之腫瘤抗原蛋白,讓免疫治療有較高的機會發揮功效。 尤其小細胞肺癌的突變基因和抽菸有很高的關聯性,這類的突變在先前的研究發現更有機會對免疫治療產稱反應。 在目前的基礎上,同時有很多臨床試驗正在進行,看看是否有機會擴大適用範圍,包括侷限期的病人。 因為這些病人會接受放射治療,由於放射治療有可能會驅動人的免疫系統,對免疫治療可能有加成作用,這是醫學界很想了解的,未來也可能有新的進展。

  • 免疫治療並非對所有種類的肺癌有效,目前發現患非小細胞肺癌、以及 PD-L1 表現較高的人,使用免疫治療(單獨使用或聯合其他療法使用)效果更好。
  • 其中,最指標性生活質素改善徵狀,顯見於吸氧氣量大減,她不用再日夜都帶著氧氣機活動,生活方便性增加不少。
  • 肺癌初期(第一期):即腫瘤仍在肺葉範圍內,醫生會視乎患者身體情况,如許可會為患者進行手術,將癌組織切除。
  • 早期肺癌治療方式以開刀為主,存活率較高,再搭配其他治療如放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作為輔助治療。
  • 肺癌是香港的頭號癌症殺手,大致可分為小細胞癌及非小細胞癌,前者多由吸煙所致;後者則有否吸煙習慣亦有機會患上。
  • 蔡俊明醫師解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只是免疫療法中的一種,另外T細胞裡還有類似手煞車、油門等功能的結構,凡是它們的功能受到抑制或過度發揮,就可能讓免疫細胞失去原有的功能,或者衍生出其他問題。

大多可以正常工作、旅遊,回診時滔滔不絕地跟醫師分享生活的甘苦談。 另外,關愛基金也資助第 III 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治療藥物援助項目,但只適用於生物標記測試屬高表達的晚期肺癌患者。 在香港治療癌症的費用,如牽涉到新型治療方法(例如:免疫治療),實在是不低,一般人難以負擔這樣昂貴、長期的開支,更遑論政府資助的條件苛刻,難以申請。 理論上免疫治療可用於治療任何癌症,但並非每個病人都適合使用,免疫治療的療效亦因病情而異。 若病情到了後期,免疫系統難以被激活,此時才進行免疫治療已太遲了。 肺癌長年居台灣癌症死亡原因第一名,和全世界大部分國家一樣是威脅國人健康最可怕的殺手。

免疫治療肺癌: 免疫治療四部曲副作用及紓緩方法

尤其是侷限期的病患在初期治療達到良好效果時,應積極考慮接受預防性腦部放射治療,這有非常明確的研究支持。 而擴散期的病患在初期治療達到良好效果時也建議這項預防性治療,但可和醫師充分討論後共同做出好最佳的決定。 免疫治療肺癌 本港有不少肺癌患者除了受癌症煎熬,同時因為藥物帶來沉重經濟負擔,甚至有人因為未能支付藥費而「斷藥」,大大影響治療效果。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醫院管理局可考慮將臨床研究IMpower150所用的藥物組合加入資助計劃之內,讓患者得到更快更適切治療。 高尚志副院長提到,國內外文獻都發現,EGFR突變者若未以標靶治療對症下藥,很容易復發,且特別容易造成腦轉移。 因此肺腺癌患者都建議進行基因檢查,便可以針對EGFR突變早期患者進行標靶輔助治療,而標靶用藥仍須注意皮膚、腸胃等副作用。

不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未必適用於所有癌症病人,尤其對付胰臟癌、前列腺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等,免疫治療成果亦相對有限。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代表鄧樂詩藥劑師(左)、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智文醫生(右)。 最近還有一個針對局部晚期無法手術切除的非小細胞癌【註1】的研究發現,免疫治療有預防復發的效益。 舉例來說,有些病患的腫瘤緊貼心臟組織,利用手術切除腫瘤,勢必就會傷害到心臟組織,傳統上便只能採取放療搭配化療的方式來治療。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各種癌症之中,肺癌屬本港男性第二位最常見,女性則第三位,而最為普遍的肺癌治療方案都離不開電療及化療,但這些治療通常都帶來不少副作用。 反之,近年香港針對第三期肺癌的最新免疫治療法,副作用會相對輕微,對患者而言,最新的免疫治療絕對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消息。

免疫治療肺癌: 肺癌治療

免疫治療效果理想,錢女士的腫瘤在影像檢查之下幾乎找不到蹤影,期間她精神狀態良好,亦沒有出現嚴重不適,只有輕微咳嗽,未有影響其生活質素。 雖然曾經因免疫治療帶來的免疫反應而令肺部出現輕微炎症,但在暫停用藥及接受簡單的治療後,已繼續接受免疫治療。 種種跡象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或令患者延遲就醫,綜合肺癌本身難以被人察覺的特性,肺癌患者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似乎又添上一重障礙。

65歲的錢女士(化名)向來沒有吸煙習慣,去年因為咳嗽而求醫,結果確診患上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鱗狀癌)。 醫生在評估過病情後,為她安排同步化療及放射治療療程,其後再作評估可接受免疫治療,故於去年11月開展免疫治療療程。 為讓更多患者受惠,香港藥學服務基金最近推出了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藥物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患者免費接受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藥物其實是一些由蛋白質組成的抗體,比起化療和標靶藥中的化學藥物,免疫治療的副作用較少和輕微,產生抗藥性的機會亦較小,同時效力也較持久。

免疫治療肺癌: 肺癌免疫治療的功效及成功率

例如,EGFR 藥物會有皮膚乾癢、長出像青春痘般的疹子、甲溝炎、腹瀉等等的副作用;而 ALK 藥物則會有食慾不振、噁心、水腫、血糖升高等等副作用。 大部分的抗癌藥物是經由靜脈注射,有些經由口服;另外,就是在大靜脈植入小導管,作為長久靜脈化學治療使用。 研究同時指出,煮食時的食油煙亦是引起肺部細胞變異的元兇,煮食油中含有許不穩定物質,當油溫升高時這些物質就會分解,這些化合物質包括了致癌物質,當溫度升高時,就有機會導致慢性中毒,大大增加致癌風險。 免疫治療肺癌 皮膚會出現紅腫、乾燥、水泡等,手指尖的皮膚亦會出現破損。

免疫治療肺癌

須配合基因檢測判斷病患是否能使用標靶治療,副作用相較傳統化療或放療較少,但僅能壓制癌細胞生長,無法根除且可能產生抗藥性。 但是,在肺癌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假性惡性進展」。 也就是說追蹤時,影像看起來變壞,但實際卻沒問題,在持續治療後腫瘤也慢慢縮小,代表影像變化是假性的。 因此,如果只憑著「一開始好像沒有效果」而不給付健保,對病人是不太公平的。 肺癌死亡率相當高,原因是不少患者事前毫無病徵,一發現時已屬第四期晚期。

免疫治療肺癌: 癌症免疫治療功能與優點

王金洲說,化療、標靶治療是目前治療癌症的主要武器,化療歷史悠久,幾乎適用於所有癌症,但副作用較大,常讓癌友吃不消,且平均有效期間僅半年,至於標靶治療,則有抗藥性問題,容易復發。 王金洲表示,最近一名肺部嚴重積水的肺癌患者患者,前後接受化療、標靶等治療,已經用到第四線,等於無藥可用,最後接受免疫療法,一兩周內症狀明顯好轉。 因為肺癌依照分化程度與型態特徵又可分為小細胞肺癌、腺癌、鱗狀細胞癌與大細胞癌,其中,只有腺癌的細胞表現能被標靶藥物有效定位。 而在台灣,這類的病患只佔所有肺癌的六成五,且即使是腺癌,也必須屬於特定的基因型。 但後來病人的存活期大幅延長,愈來愈多來到診間的肺癌病人,幾乎都看不出來是癌症患者。

免疫治療肺癌

傳統的根治性放射治療需接受多達30至35次放療次數,逄星期一至五期間進行,星期六、日休息。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除了「保疾伏」與「吉舒達」,還有一款「益伏(Yervoy)」也是類似煞車的原理,但它的免疫檢查點不是PD1,而是「CTLA-4」。 免疫治療肺癌 蔡俊明醫師解釋,如果PD1是T細胞的腳煞車,作用於車子行動時減速或煞車,CTLA-4就像是手煞車,在停車時使用,要開車時則釋放。 「益伏」非用於治療肺癌,目前在臺灣僅限於皮膚癌的治療。 蔡俊明醫師解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只是免疫療法中的一種,另外T細胞裡還有類似手煞車、油門等功能的結構,凡是它們的功能受到抑制或過度發揮,就可能讓免疫細胞失去原有的功能,或者衍生出其他問題。

免疫治療肺癌: 免疫治療是甚麼?

利用這個原理,醫界現在便使用一種「次世代定序儀」快速大量掃描腫瘤的基因,檢測出癌細胞的基因突變量。 小細胞肺癌的特點是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速度快,故只有極少個案能在早期被診斷出來。 早期的小細胞肺癌可考慮接受手術切除腫瘤,或在術前或術後輔以化療。 免疫治療肺癌 對於無法進行手術的個案,主要治療方法為化療和放射治療。

免疫治療的出現已改變肺癌治療方法,即使不幸確診晚期肺癌也不用灰心,與醫生一起商討最合適的用藥方案,以積極及正面態度對抗癌症。 化療能廣泛於各類癌症,包括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至今仍未能被任何療法完全取代。 結合四種藥物治療可以產生協同效應:化療藥物主要擊殺癌細胞,而免疫治療藥物能激發身體免疫能力,活化T細胞消滅癌細胞,抗血管增生藥物則可以壓制腫瘤的不正常血管生長。 近年推出第三代針對EGFR變異的口服標靶藥物可在一線治療時就強力有效打擊癌細胞,以抑制病情。 根據《新英倫醫學雜誌》研究顯示,第三代標靶藥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38.6個月,較傳統標靶藥延長了6.8個月,而第三代與傳統標靶藥的無惡化存活期分別是18.9個月和10.2個月,成效較顯著。

免疫治療肺癌: 免疫とは

一般來說,化療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主要是針對一些生長快速的細胞,例如頭髮毛囊、腸道黏膜、皮膚表皮和骨髓細胞等;當然亦會刺激腦部感應中心產生嘔吐感覺。 可幸的是,大部分都毒性短暫,隨化療停止,身體便會慢慢回復正常。 但有一些藥物可能會帶來長期毒性,例如是對心臟有毒性的阿黴素(Doxorubicin)、可引起長期手腳麻痺的紫杉醇(Taxanes)、可引起腎毒性的順鉑(Cisplatin)。 一般建議,術後 免疫治療肺癌 2 年內,每 3 個月做 免疫治療肺癌 1 次追蹤檢查(包括胸部X光、核醫掃描、腹部超音波,必要時,加做電腦斷層或正子造影)。 若手術再加上術後治療,經過 5 年還會出現復發、轉移的病例很少。

免疫療法的副作用來自被激活的免疫系統,由輕微的炎症、類似流感的症狀,到較嚴重類似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order)的副作用都有機會出現。 醫管局藥物名冊藥事管理委員會於 2020 年通過,將免疫治療一線肺癌藥物納入關愛基金資助計劃當中,患者只要滿足特定條件,便可得到資助。 例如,有些肺癌細胞會表現較多的PD-L1配體,PD-L1配體會與抑制受體結合,壓制免疫反應,令身體不能通過免疫系統來消滅癌細胞。 正常情況之下,當免疫系統偵測到身體裡的細菌、病毒,或癌細胞,就會作出免疫反應,利用免疫細胞消滅它們;同時間,免疫系統中某些受體會與抑制性的配體結合,壓制免疫反應,避免反應過度。

免疫治療肺癌: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

不過三期肺癌患者並非一定適合接受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亦未必能長時間持續使用,身體情況較差的患者的耐受性亦較低,未必能承受得到持續的化療及放射治療。 但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的出現,為困局帶來新希望。 PD-L1抑制劑是透過協助體內免疫系統的 T細胞重新辨別出假扮正常細胞的癌細胞,從而自 行發動免疫系統應有的驅除「壞」細胞的攻擊,來消滅癌症。 根據大型研究PACIFIC發現,採用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的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4年存活率近5成,無惡化存活期亦較安慰劑組別患者長3倍。

免疫治療肺癌

如前述,只有很小一部分病患可用手術治療,大部分這個期別的病患應接受同步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或兩種治療分開進行。 化學治療是很重要的治療,應盡快開始,也不要因為放射治療而耽擱太久。 詳細進行方式,須根據病患體力狀況和年紀而調整,非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