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大圍村詳細資料

南生圍在新錦田河建成以後,已是基本上東南西北皆被河道阻隔,南面向著元朗的原錦田河,寬度雖只有十米左右,但沒有橫水渡也是沒法通過。 即使南生圍路現已建成,但位置偏遠,橫水渡還是方便了從元朗市進出南生圍的居民及遊客。 明朝初年許多人逃避戰亂從東莞遷移到大圍附近,以耕作為生,由於地方治安不靖,當中廿九戶村民發起建圍以保安全,大圍村建成時,四面有池塘,可種蓮養魚及防盜,圍村四角建有圍斗,有小窗可以觀察圍外情況,更有兩門大砲保護圍村。

清康熙元年,元朗居民遷界至茅洲,直至康熙八年,清廷批准復界,居民由茅洲回香港,據説茅洲把港大王挺靈驗,遐爾聞名,鄧氏設立元朗舊墟時同時建了一座大王古廟,把茅洲的南海洪聖大王請到元朗。 二聖宮為一所傳統三開間兩進一院式青磚建築,廟外有廟外有一幅對聯:「橫沾聖德、洲感神恩」以及正門橫額「二聖宮」浮雕。 二聖宮內有左右廂房,掛滿塔香以及牆上民初時期的牌匾懸掛,增添古樸氣氛。 相信田心村在鄰的西鐵鐵路興建時,失去了部份農地及魚塘面積,相對地亦有村民從中獲得收地賠償,走遊田心村,看到胡氏大屋之外,田心村道路寬敞,滿佈別墅樓房,不少巨型玻璃裝潢的村屋正在興建,而田心村村公屋亦甚具氣派,顯出田心村的財氣。 在元朗五和亦有一條蔡屋村,由蔡氏十三世祖肇祥公由新安沙浦村遷居元朗十八鄉東勝村,即今之蔡屋村,公生二子,曰情山、淡溪。

元朗大圍村

選擇村屋的另一原因,就是村屋一般空間較充裕,在裝修上可以有更多變化,造就空間感,住得更舒服。 現時,發展商長江實業擁有衙前圍村的八成業權。 長實早於1982年開展圍村的收購行動,1993年土地發展公司(市區重建局前身)宣布將該村納入重建項目,2006年1月與村民達成保留古蹟的協議。 元朗大圍村 衙前圍村建於元末明初(1352年),距今620餘年,是吳、陳、李三姓自中原南來定居的地方。 村內曾裝有兩具大炮,保衛族人,後來被埋藏於村口附近。 粉嶺圍位於粉嶺,由彭氏家族興建,至今已逾700年歷史。

元朗大圍村: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獲贈首批館藏 林鄭月娥:奠定國際級博物館地位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推出供6位用的「港灣合家歡盆菜」,以加入金華火腿、蝦米、及章魚乾熬燉的上湯為基調,食材包括有智利鮑魚、藍尾海蝦、貴妃切雞等18款,更配有脆炸魚皮及秘製麻辣口水雞汁。 盆菜有3款組合,分別可選跟配各款新年蛋糕, 售價為$1,039(配2款70克蛋糕)及$1,413(配1款800克蛋糕)。 ——積存街、積信街和積福街,皆有林林總總的食肆,茶餐廳、西餐廳和咖啡店,住客都能享受美食。

舊村屋大部分已重建成丁屋,僅有幾座破舊的青磚房屋保留下來。 在積存圍前方的第一街有座金字頂舊屋(三級歷史建築),可讓人緬懷大圍村的舊貌。 傳說指沙田韋氏村民是西漢淮陰人韓信的後代,現居大圍村、田心村和徑口村。 韓信是一位謀略家,擅於用兵,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 然而功高震主,被貶為淮陰侯,最後遭呂后殺害。 據說韓信之子被人帶至嶺南,從此隱姓埋名,取韓姓右半部為韋姓。 右側廳置有29位開基宿老和3位對圍村有貢獻者的神位,猶如雜姓祠堂。

元朗大圍村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大圍屬沙田新市鎮的一部分,位於沙田市中心西南面。 元朗大圍村 大圍售盤其中賣點為交通四通八達,坐擁巴士總站、港鐵大圍站及小巴的有蓋總站,前往港九新界便利。 區內買賣交投活躍,如大型屋苑名城、金獅花園等。 另一方面,大圍更是著名踏單車好去處,附近有多間出租單車的店鋪。 如果你是單車發燒友,每個星期都可以在單車徑享受踏單車的樂趣。

元朗大圍村: 元朗東南 @中原樓市片區

元朗加多利園 – 2100呎全幢 – 24小時保安管理 【配合你高尚尊貴的身份?】 樓盤編號:WP181 … 華安苑 – 鄰近錦繡花園 – 24小時CCTV優質屋苑管理 【優質屋苑管理喺你信心嘅保證?】 樓盤編號: … 大圍村的範圍現已擴展至積存圍之外,出現多條以「積」為名的街道。

  • 茅洲流水感應大王即是「南海廣利洪聖大王」,茅洲供奉的洪聖被當地人稱爲把港大王,祈望洪聖能幫他們守住港灣,免除颶風、洪水的灾難。
  • 亦有一說是戰國時期趙國宰相林皋,生有九個兒子,時稱「九龍之父」,加上父親本身便是「十德之門」,最後惹來趙王嫉才慾害,最後帶同族人遷徙至西河避難。
  • 跟屏山石埔村、橫洲林屋村、以及元朗水蕉新村一樣,這些林氏客家祠堂一般使用「九牧」為堂聯和郡堂,九牧源自林氏之「九牧林家」故事,於唐代莆田的林披,他的九個兒子都當上刺史,世稱「九牧流芳」。
  • 每約有1條村至14條村不等,合共48條村。
  • 元朗加多利園 – 2100呎全幢 – 24小時保安管理 【配合你高尚尊貴的身份?】 樓盤編號:WP181 …
  • 但由於西鐵較貴,從西九龍直接乘坐68X,或於其他地方乘地鐵於荃灣站轉乘68M,是暢遊南生圍較便宜的方法。
  • 與網絡上Wikipedia介紹了水邊圍的別名是「鴨乸圍」,元朗圍村有新舊名稱並不出奇,例如元朗十八鄉水蕉新村昔日叫福慶圍,不過就未聽講過有這個別名的。

剛才講過,山貝村中除了幾幢具歷史性的排屋之外,山貝村仍然保留著不少清未建築特色的村屋,屋頂的裝飾亦相當精美,頗值得欣賞。 林達榮於 1950 年代創辦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魚會),並擔任第一屆理事長,推動了當時漁業發展,山貝村於 30 年代開始建設魚塘,利用天然雨水沖淡在海邊築基壆圍成的「基圍」,用以養殖基圍蝦、烏頭、生魚及其他淡水魚的地方。 昔日山貝的小山崗上建有仁興學校,同時期元朗區的達德學校、崇正新村永安學校、友恭學校及山貝仁興學校等亦開班教學。 元朗大圍村 現時仁興學校已經停辦,已經被荒廢掩蔽在林木中,據悉往學校的道路會偶上墓碑等,跟達德一樣成為了靈異探秘的聖地。 學校中仍然保存了捐款善士芳名及碑誌,如果有人夜行上山探險,不妨幫手做一份相片及文字記錄。 223 至 226 號排屋是由林氏第七房人林鴻茂的兒子林善祥(十八世祖)於 1930 年代興建。

元朗大圍村: 中原城市租金指數cri 2022年4月份

本村乃情山公之後裔,大圍村蔡氏乃淡溪公之後裔也,本村奉安公為一世祖,歷代人口繁衍,現今已三十傅矣,戶口佰餘戶,人丁亦已超越伍佰餘眾,其後人亦繁衍至在旁的大圍村。 元朗蔡屋村參與於天后寶誕和抽花炮活動,屬於元朗其中一條大村。 紀通祖蔡公祠位於石湖塘蔡屋圍,這幢單進單間式建築,於 1998 元朗大圍村 年進行修茸。 大廳內牆嵌有上1「福壽滿堂」四個大字,橫匾書「奕世其昌」,兩旁有對聯:「道接朱程綿世澤、學宗孔孟家聲」,雖然紀通祖蔡公祠修茸後失去傳統青磚建築的風貌,卻以現代化方法裝飾得美輪美煥,內廳有花開富貴及松鶴朝陽的畫像。 現時,蔡氏後人亦會到公祠供奉及舉行點燈等儀式。

朗怡居位於元朗東南鳳翔路(中原樓市片區:元朗東南)。 朗晴居位於元朗東南鳳翔路100號(中原樓市片區:元朗東南)。 大圍村原名積存圍,於明朝萬曆初年建圍,是香港沙田歷史最悠久(1574年建村)以及規模最大的圍村。 現時位於大圍站附近城門河邊,在積福街及積富街交界處。 大圍村是一條雜姓村,膾炙人口的九約竹枝詞有「大圍風景實如何,村裡人居雜姓多」之語,住著十六姓:包括韋、陳、吳、楊、黃、李、許、鄭、唐、袁、游、林、駱、譚、莫及蔡,以韋姓最多,成為村中大族,亦只有韋氏族人在圍村內設有祠堂。 在沙田新市鎮開始發展,以及九廣鐵路大圍站落成後,大圍村的「大圍」之名逐漸演變成包含城門河人工河道以南和獅子山隧道公路以西的整個沙田區南部的地區名稱。

粉嶺圍以別緻的池塘和特別的布局聞名,大砲、城樓和風水魚塘也別具特色,是香港少數能夠保留古色古香的圍村。 宋朝末年(1120年至1280年期間),彭氏家族從潮州揭阳县遷居 扺港,並在此定居。 圍村、風水魚塘和古砲,均建於明朝萬曆年間。 曾大屋是曾氏家族的住宅,由曾貫萬於1848年建造。 元朗大圍村 曾氏建宅的起源有二:一、曾氏在西灣河經營石礦場,並在筲箕灣開設三利石廠,後來致了富,便在沙田興建圍村供族人居住。 二、曾貫萬是五品官,相傳有一班海盜把漁穫交予他保管,他在漁穫下面發現大量銀幣,而海盜又一去不回,遂用之興建建宅。

元朗大圍村: 荃灣套房出租

傳聞新花園酒家屬於昔日華探長黎民祐,他曾經擁有一塊土地經營飯店及旅館。 60年代香港只有香港島、九龍及新界三個警區,在「總探長」的架構下聘任不少華藉探長協助外籍警務人員偵查罪案,華籍警務人員甚為吃得開,當中亦人涉及貪污事件。 傳聞當年要競爭油麻地環頭探長一職,須繳付數十萬元,款項由內部收取,有人指前總督葛亮洪退休返英時,就是攜帶的一箱箱贓款繳逞遞英國。 曾任職新聞工作,同時喜好闖蕩旅遊,足跡遍及世界約百國家。 元朗大圍村 近十多年來回歸本土,探索歷史、建築、宗教和風俗。 2004年入讀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碩士課程,畢業後轉職自由撰稿人,並為多個文教團體擔任顧問、文物課程導師和地區歷史導賞員。 曾出版十多本書籍,包括《被遺忘的歷史建築》、《香港節慶風俗》、《香港歷史系列:穿梭今昔、重拾記憶》和《融會中西:澳門文化之旅》等。

元朗大圍村

」,這六條鄉村位於「元朗五和」以西,之間有山貝河一河之隔,位置上鄰近元朗南邊圍舊壚,橫洲屬於一條雜姓鄉村。 昔日橫洲鄉山名水秀,六村背靠豬郎山聚居,鄉中亦有二聖宮保佑村里。 從元朗天后誕慶祝活動中,橫洲六鄉是屬於屏山鄉並走安寧路巡遊路線 元朗大圍村 ( 原來橫洲六鄉不屬於元朗十八鄉的 )。 香港的王氏村落不多,最出名相信是沙田古蹟王屋村,王氏村落在元朗亦少見,於沙田觀音山村有一處王氏聚居之地,村中的祠堂外寫有王氏堂聯「三槐世澤、兩晉家聲」。

元朗大圍村: 元朗大圍村 西鐵村屋

元朗十八鄉內以陳氏族主為主的村落,還有深涌村、大橋村和昔日水田村。 陳氏宗祠內供奉陳氏堂上始、高、曾祖,供桌上嵌有「蘭桂祖」石匾,及對聯「祖德源流遠;宗枝奕葉長」,在旁同時供奉佛像。 從大榕樹走進橫洲「林屋村」,可以看到林氏祠堂 (或家祠),門外貼滿大量對聯,堂聯用上了:「九牧分派、雙桂流芳」。 一般林氏堂號多稱為「西河堂、九龍堂、十德堂」,而堂聯經常使用「九龍世德,雙桂家聲」等。 元朗大圍村 橫洲林屋村堂聯中的「九牧」,是源自林氏之「九牧林家」故事,於唐代莆田的林披,他的九個兒子都當上刺史,世稱「九牧林家、九牧流芳」。 走到福慶村中看,仍然隱約看到昔日一列一列的青磚單進村屋,而被列為「香港歷史建築」的 38-39, 40, 41 號,當天跑遊時 (12年8月初 ),它們都已經不存在,只餘下一幢 41 號被掃上黃色的油漆,默默地活在福慶村中。

村民所指的教會,正是美國基督教世界信義會,這條村落由教會捐助,於 1967年建成,內有103個單位,每戶約 220 平方呎,住宅空間談不上闊落。 山貝村是林氏第十三世祖林兆元於 1800年或之前定居,祖藉福建莆田,先後定居在廣東新會及深圳赤尾,由大圍村遷移至南生圍開基立村,大圍主要是黃氏和蔡氏族人居住,別的姓氏遷出另行立村,在元朗區有不少類似的例子,例如牛徑李氏等。 元朗大圍村 在元朗區中有不少林氏村落,包括橫洲林屋村、西邊圍、十八鄉水蕉新村和屏山石埔村等。 東成里、南生圍以及山貝一帶一向是元朗著名漁塘區,亦是大自然的濕地緩衝區,該區的漁塘連同南生圍的蘆葦床,提供草鷺、白腹鷂、黑水雞等鳥類作為棲息,亦是鷺鳥繁殖和覓食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