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樓利息點計2024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當躋身業主行列後,就是長達數十年按揭還款期的起跑線,供樓利息「揦脷」,可用收入大減,有了供樓利息扣稅,就可以減輕業主的負擔。 透過「按揭計算機」,我們最希望計算出應該預算多少資金入市。 除了預備第一筆首期外,我們還要多支付約10,000元的律師費,購買二手樓也需預留樓價1%作為經紀佣金,以及買樓時也要繳付印花稅。

本網頁的 數據結果只作模擬性參考,其準確性不被保證。 根據您將提供的收入文件,我的收入包括每月的固定月收入和每月的津貼(如適用)。 至於其他收入來源,例如不固定收入(即佣金),租金收入或年終花紅,請於下列提供詳情。 首先海外物業要是大國家如加拿大、澳洲,而物業沒有按揭在身,提供當地房產證明。 由於香港銀行不能對海外物業作估價,所以會將當年買入價50%去計資產值。 如果是中資銀行,對於內地物業的估價相對容易點,可憑估價得出資產值,同時,未必每間銀行都肯接納海外資產。

供樓利息點計: 按揭利息點計: Mortgage Link 存款限額

相關措施,在1998年的財政年度開始實施,起首只提供5個課稅年度的扣稅計劃,其後一直延長。 在《2017財政預算案》,政府再由15個課稅年度,延長至20個課稅年度,扣稅上限100,000元。 由於業主無需連續使用,故為求發揮到最高的慳息效果,不少業主也會選擇在加息周期下申請。 自住業主可以善用「居所貸款利息扣稅」,一共20個年度可以扣減,每年上限十萬元,究竟怎樣申報才可以用盡免稅額呢? 收租業主,他們獲取租金收入後,也需要在扣除差餉等雜費支出後,在「物業稅」以及「個人入息課稅」之中二選一來報稅。 究竟如何可發揮到最大的慳稅效果,我們一文為大家解構。

如果業主選擇將收租物業報「物業稅」,他需要繳交多出稅項呢? 假如在扣除雜費後,業主每月淨租金收入50,000元,相當於一年收600,000元,八折後評稅基準480,000元,政府抽取15%作物業稅,相當於72,000元。 業主也可以將「租金」轉化作入息一部份,再以「個人入息課稅」來申報的。 若果有意選用「居所貸款利息扣稅」,業主在沒有加大原有貸款額的情況下,純粹因轉按時銀行按揭合約條款變更令供樓利息上調,究竟多出的利息支出能否獲扣減?

供樓利息點計: 問題1: 課稅年度內的「入息」有幾高才值得申報?

此外,了解「78法則」對於因提早還款,而要計算出準確的貸款餘額是非常有用。 一般以為銀行是會將利息平均分為12個月,每個月還相同的利息金額。 而非出租期間(例如空置或供你與家人居住)的利息支出,不獲得扣除。

供樓利息點計

我們希望透過一文來解釋「按揭計算機」的運作,在運用計算機前需預備的資料,以及有什麼地方需作人手操作,從而達至最精準的計算。 在一般情況下,該納税人可獲得扣除他所繳付的居所貸款利息。 不過,如他將其住宅出租予僱主,而僱主將之當作他的宿舍(以代替發給他「房屋津貼」),該納税人則不可享有居所貸款利息扣除,原因是有關物業已變為出租物業。 但是,該納税人可以在個別人士報税表的8.2部內申索扣減因有關租金收入而需付出的利息。 如所借取的款項是直接用於購買其住宅,並以該住宅或任何其他香港財產作按揭或押記,就銀行透支帳戶繳付的居所貸款利息可在計算税項時獲得扣除。 若該透支帳戶有部分用作其他用途,在計算其扣除額時,其所繳付的居所貸款利息須按比例予以減少。

供樓利息點計: 按揭利率 2022〡P按 VS H按有咩分別?教你比較按息及回贈優惠

若行月息供款,筆者建議賣樓時,把成交期定為按揭供款日前一天;如要轉按,則將新銀行按揭的提取日期(Drawdown date),定為原銀行供樓日的前一天,如此便能節省最後一期的利息。 所謂「供樓初期還息多於還本」,在按息偏高年代,多數情況下是正確的。 但近十年按息偏低,除非選用較長的還款期,否則在很多情況下,按揭還款初期的供本比例已經高於還息。 不過,同樣是新造按息約2.4厘、借100萬元,如選用25年期還款,每月供款4,435.97元,第一期還款中,2,000元為利息,佔供款45.1%;其餘2,435.97元為還本,已是供本比例較高。 故老相傳,借銀行按揭供樓,供款初期本少息多,之後每期供款中,還本比例才會逐步回升。 正確的是:假定年期及利率不變,每一期供款中,還本的比例會逐步增加。

例外情況為買樓的第一年,如果在該財政年度中後期才入住及開始供款,首年利息開支便相對少,就可考慮延至下一年度才申報居所利息開支。 在 2021 年 4 月 1 日所獲得的貸款並非用於購買現在的住宅﹐所以申索的居所貸款利息不獲扣除 —- 第 26E﹑26E 和 26E 條【「居所貸款」和「居所貸款利息」的定義】。 若果借貸人有意轉按,最好不要在罰息期去做,因需要繳付貸款額若干百分比作為罰息,甚至要退還現金回贈,未必着數。 最好趁罰息期過後或臨近罰息期完結才正式申請轉按,通常銀行的按揭貸款批核結果有效期是3個月,故可以趁舊有按揭罰息期完結前3個月申請轉按。

供樓利息點計: 按揭利息點計: 每月供款額

這些問題可能令人突然腦霧,MoneyHero為大家指點稅務迷津,逐一解答供樓扣稅的疑問。 一般「按揭計算機」也假設買家為自住客,購入的也為「交吉」單位,但如果購入的為「連租約物業」,由於銀行會假設買家作投資用途,故不理銀碼多寡,「按揭成數」一律收緊至五成。 你可在有關課税年度的個別人士報税表(BIR60)內提出申索扣除。 供樓利息點計 你須填妥第8.1及8.3部,如涉及物業再次按揭或第二次按揭貸款的利息支出,你還須填妥附錄的第 9 部分。 如果你和你配偶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你們任何一方所繳付的可容許扣除居所貸款利息,會先從其入息總額中扣除。 若仍有餘額,則該餘額是不可以結轉入未來的課税年度用以抵銷任何一方在該等年度的入息總額。

如果1,000萬以上物業,銀行理應銀行批出按揭成數為50%,但收入並不是來自香港,卻會收緊一成至40%。 因此,在填寫「單位樓價」上會填寫「10,000,000」;「按揭成數」則把橙色活動欄移至「40」而非「50」;在「按揭年期」一欄則把橙色活動欄移至「30」。 「最優惠利率」按揭的P按,則以「P-某個百分比」計算,其中「P」指的最優惠利率,銀行會視乎美國加息或減息步伐,而作出調節,對小業主供樓的按揭息率也有影響。 買樓前,透過「按揭計算機」計算出供款負擔,可讓我們知道每月供款,並鎖定自己能負擔的物業來選購,也可防止購入超出自己能力負擔的物業。 待輸入相關資料後,螢幕下方會顯示一些數字,當中有一個數字必須特別留意,就是圖表中「每月還款額」。

供樓利息點計: 「按揭計算機」所需輸入數字

舉例,現時《胡.說樓市》的「按揭計算機」,就採用了「P-2.5厘」相當於2.5厘作為計算,也是市場的上限。 雖然在選擇按揭計劃後,後半部份的百分比是不會變動,但P卻會隨市況變化,一旦美國進入加息或減息周期,而香港銀行跟加或跟減,在「按揭計算機」上也需要作出調節。 如果坊間一些能夠輸入利率的計算機,買家也需要自行作出調節。 供樓利息點計 下一步,你便需要計算一下,你打算向銀行申請的借貸年期長短。 按現時金管局規定,透過銀行承造的按揭年期最長為30年。 年期愈長,每月供款愈少,但最終所需要支付的利息也較多,但由於現在息口低企,故普遍買家也會借盡按揭年期上會。

供樓利息點計

個別或特定情況下的實際按揭還款,請參閱相關之條款細則,並以有關金融機構的最終批核為準。 只要物業成交時,買家名下不持有其他住宅物業,便屬於「首置」。 P按則是「最優惠利率」,理論上是銀行借出資金,產生基本利潤的利率,P按是以此做基礎,即「P-某個百分比」計算。 香港的最優惠利率跟隨美國步伐,不過變化周期比較慢,風險而言,都是比H按少,但這些調節都會對供樓利息有影響。

供樓利息點計: 「物業稅」VS 「個人入息課稅」

樓價750萬單位,以首置身分申請9成按揭,還款30年,以P按2.5%按揭息率計算,得出總供樓利息開支為300萬元。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 供款年期20年,貸款額起碼要有430萬;年期10年,就要高達439萬。
  • 不同的居屋類型,如一手居屋、二手居屋等,在審批程序及要求也有出入。
  • 由於沒有實質租約,一般會以預期租金六折來計算入息。
  • 如打算申請轉按或出售物業,由於需要清還舊有按揭,於月息供款下,即使供樓期少於一個月,銀行亦會計足一個月利息,或導致成本支出增加。
  • 2018/19課稅年度開始,稅務局容許夫婦在個人入息課稅中分開報稅,但要注意,當你選擇分開報稅後,稅局只會幫你的選擇計算分開報稅的最低應繳稅款,而不會主動比較分開計算或共同計算,哪款較為划算。
  • 為咗搵出利息的答案,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網上的按揭計算機,打開詳細供款表,比較當中本金部分和利息部分就可以。
  • 此外,了解「78法則」對於因提早還款,而要計算出準確的貸款餘額是非常有用。
  • 雖然上述「月入」的資料,你可以選擇不填寫,但銀行會批出相關貸款,很大程度還取決於你能否通過「壓力測試」。

購入物業後,若果在供款期間,樓價只是輕微上升,或平穩,不適宜申請加按,因銀行估價未必高,加按套現可能很少,甚至平手也未定。 雖然本港未必完全跟隨美國加息,但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分析說,面對息口趨升,銀行可能調高同業拆息利率,封頂利率亦相應提高,因同業拆息是銀行拆借成本。 (2)樓價上升,借款人可透過轉按獲得額外貸款額,但若果樓價升幅不高,甚至下跌,令銀行對物業估價不足,轉按不會有太多着數。 供樓利息點計 特別是近三年,受到社會事件和疫情影響,本港樓價未見得有很大升幅,若果在這段時間想做轉按,就要三思。 須注意,部分月息銀行接受清還日是供樓當日,若供樓日為1月1日,賣樓時將成交期定於1月1日,亦不需要支付新一期利息。

供樓利息點計: About the Author: 按揭大師

如申索人將其物業重新按揭,並將借取的款項用於投資證券,他就該筆重新按揭貸款所繳付的利息不可在計算税項時獲得扣除。 不過,如該筆重新按揭貸款是用作付還原來為購買其住宅而取得的貸款,以便享有較低的利率,則他所繳付的貸款利息可參照原來貸款尚欠的餘數按比例在計算税項時獲得扣除。 供樓利息點計 如有關貸款是用於購買其住宅,並以該住宅或任何其他香港財產作按揭/押記(例如以財政司立案法團為受惠人就該物業所作的第二押記)取得,所繳付的貸款利息可在計算税項時獲得扣除。

供樓利息點計

首置者除了要預備首期外,亦須預留額外資金應付其他開支,包括經紀佣金、印花稅、按揭保險費、律師費和雜費等。 H按可視為銀行借貸成本的反映,受銀行體系結餘影響。 供樓利息點計 因此前者的浮動性較大,息率可極低,但亦可以短時間急升。 香港銀行公會的HIBOR有多種,由隔夜(即1日)到12個月不等(詳見上圖)。

供樓利息點計: 按揭冷知識-H按利息計算之迷

很多時買樓,大家最想知道自己的負擔能力,以便籌備充足首期入市,但往往總覺得無從入手,不知怎樣去計算。 實情只要你懂得善用坊間銀行或財務公司提供的「按揭計算機」,你就可輕易準確計算出「每月供款」,及所需要的入息來通過「壓力測試」。 當然,也有一些資料是「按揭計算機」無法計算的,屆時就需要人手操作去作出評估。

供樓利息點計: 個人預算

順帶一提,夫妻合併報稅可享有最高3萬元的免稅寬減,如分開報稅則每人可享有最高3萬元的免稅寬減,即二人合共6萬元免稅寬減。 不少夫婦會擔憂合併報稅較不划算,但稅局會為市民在合併報稅時計算最優惠的稅項。 請注意,如果作合併報稅,配偶緊記在報稅表上簽署確認。 該款額是根據聯權共有人的人數而按比例可容許作出的最高扣除額。

供樓利息點計: 壓力測試

當然,納稅人可自由選擇是否申請扣稅額,亦不需連續申請,稅局亦會提醒尚餘可寬減的年期。 業主不用擔心申報個人入息課稅,反而要納更多的稅,因稅局會用對納稅人較有利的方式評稅,並向納稅人發出轉換評稅方法的通知書。 物業稅只針對買樓收租業主,如果物業於課稅年度有租金收益,業主就要報稅。 而聯儲局所實施之政策會直接影響港元拆息走勢,例如過往美國進入加息周期時,香港並沒有緊貼其加息步伐,以致港元與美元之間存在息差。 由於大手借入港元令銀行體系內之港元減少,會直接令拆息抽升。

這是2008年金融海嘯前普遍的按揭利息,亦係現時新盤發展商按揭經常出現的利息水平。 2年後,就算樓價無升無跌,業主依然可以透過轉按去賺取銀行現金回贈,同時最多可以套現過去兩年供款的本金(即18萬7千),為家庭需要例如裝修或旅行提供資金。 居屋按揭在預備文件、可獲批按揭成數、按揭年期及息率等方面,也跟私樓按揭完全不同。

供樓利息點計: 按揭查詢

同樣地,若你及你配偶各自擁有一所住宅,只有其中一方可以就你們共同視為主要居住地方的住宅申索扣除。

供樓利息點計: 居所貸款利息扣除

P先生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可少付税款$32,000(即$32,000 – $0)。 因為以這方式評税,居所貸款利息和個人免税額都可從利潤中扣減。 C女士選擇個人入息課税可少付$49,900(即$57,600 – $7,700)税款。

供樓利息點計: 個人入息課税

於早兩年,大部分按揭申請人均會選擇H按,原因是銀行體系結餘豐厚,銀行拆息較低,而且「最優惠利率」長期維持不變,封頂位穩定,令H按相較P按,更為優惠。 如同所有貸款機制,如果資金短缺,借貸成本高,利率會上升。 目前,香港銀行公會每天均會公佈當日的拆息利率,銀行會按此定下十分相近的銀行HIBOR,由該利率加上銀行批核予申請人的利率,全寫為「H+_%」的按揭方案,便是「H按」。 今年美國聯儲局多次減息,由於港元與美元是掛鈎,因此香港金管局的貼現窗利率會直接受美國息率影響。

現時香港各大銀行的封頂位及實際封頂利率,大家可詳見上表。 只要H按的利率,一但高於封頂位計出來的利率,H按的用家即可使用上表中,提及的「實際封頂利率」還款。 小森:大家經常講嘅「P」係指「最優惠利率」,係銀行計算客戶貸款利率時常用嘅參考基準之一,亦常用於物業按揭,坊間又以「大P」同「細P」嘅名字,區分銀行唔同嘅最優惠利率。 美國昨晚聯儲局突然在兩次議息會議之間減息0.5%,基準利率降至1% – 1.25%。

於2021/22課税年度,L先生的獨資業務被評定虧損$100,000。 另外,律師一般會代業主到土地註冊處進行屋契註冊,其費用亦會計算入律師費。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