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2024懶人包!(震驚真相)

此外,油旺研究在制訂規劃藍圖時,已進行多達18項技術評估,涵蓋廣泛範疇,包括交通、通風、視覺影響、綠化、文物等,並制訂相應緩解措施。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按剛完成的「油旺地區規劃研究」,市建局會在油麻地和旺角,以創新、地區為本方式加快市區更新,包括在合適重建項目試行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等。 第二,會邀請市建局在荃灣和深水埗舊區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以確定更新這兩個舊區的方案。 第三,研究降低《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下的強拍門檻,以加快舊樓重建。 因為單位沒有增加,可能要找額外土地安置重建戶然而,早在顧問研究提出三個方案以前,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已經多次在個人網誌表示指市建局有需要探討新策略,「看一看(油旺)哪些地方可以將密度增加,提高地積比;哪些可以做改劃,又或者轉移地積比,透過不同的規劃手段提升重建潛力」。 韋志成指未來油旺研究的方向可以從規劃層面上實行轉移地積比,儲存已收購但未使用的地積比,或轉移至其他具潛力的重建地盤。

  • 韋志成在文中表示,「需求主導」先導計劃在2011年推行,並在2016年暫停接受申請。
  • 他指出,由於全球供應鏈仍然受到干擾,商品價格可能不會延續近期的跌勢,而且,由於嚴重供不應求,扣除住屋的核心服務通脹率仍然太高。
  • 況且,市建局的首要宗旨為服務市民,推動可持續的市區更新,似不應單單滿足機構的商業利益。
  • 他指,市建局油旺區落實3個需求主導項目,每個地盤的面積皆不足1,000平方米,其中最細項目佔地只有470平方米,只可興建69個住宅單位。
  •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提 4 大發展方案: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活化果欄成旅遊景點、興建多層大廈重置批發作業、活化旺角街市成為特色市集。

局方亦建議油麻地南西九龍門戶作綜合發展,該處位於西九龍站及柯士甸站旁,並為多條鐵路的匯聚,研究建議提供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 退一步說,即使財政赤字無可避免,但倘若重建宏圖能有效平衡城市的經濟發展及社會需要,政府也能有效加以闡明,則縱使虧蝕千億,大概也能得到市民的支持。 況且,市建局的首要宗旨為服務市民,推動可持續的市區更新,似不應單單滿足機構的商業利益。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學者: 重建發展與更新重建可並存

當局以樓面地價每平方呎11,200元估算,現時的重建模式料只能帶來近2,100億元的收益,故會造成千億虧蝕。 市建局於去年五月展開油旺重建研究,範圍覆蓋多達212公頃,及約3,300幢舊樓,以市建局過往最大型項目《觀塘市中心計劃(K7)》計算,油旺重建範圍等如40個觀塘市中心(前裕民坊一帶)。 加上舊區建築及交通規劃過時,諸如油旺路面面積竟佔44%,遠較太古城的17%為高,但交通效率卻不如人意。 特區政府表示,大致歡迎油旺研究所建議的方向,並傾向採用「正」方案將被採納作規劃願景(見表),為日後逐步改劃相關的分區計劃大綱圖。

【時報-台北電】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領風騷,近期是投資圈的熱門話題,多家科技大廠紛紛推出自家的AI系統。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法人表示,AI時代來臨,加速電動車、物聯網的發展,AI新應用帶動高效能運算等新需求的持續成長,估計AI晶片今年將進入高成長期,長期仍看好半導體產業鏈,加上現在庫存正位於庫存去化期,半導體股走勢仍有所波動,可逢低布局半導體ETF,掌握後續反彈動能。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

他續指,坊間誤以為有關計劃已被取消,但重申沒有放棄「需求主導」模式,並指會就其操作進行檢討,亦會總結經驗和執行細節,再作改善和優化,以便全面應用在明年展開的荃灣及深水埗兩個舊區規劃研究。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發表網誌,提到「需求主導」先導計劃已進行的5輪申請中,只有3個項目能成功開展及落實推行,惟他重申沒有放棄「需求主導」模式。 市建局又提到,在研究範圍內,有超過四百幢樓宇的現有地積比率已達規定的最高許可水平相若,以及有四百幢樓宇的地積比率已超過其上限。 他指,雖然油旺重建未有提供確實的重建範圍,不至於「打開口牌」,但不排除於潛在重建區內會出現投機行為;加上區內有不少劏房户,他們未必即時獲得重建的資訊,擔心於重建開始前他們會被逼遷。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他又稱,重建後只設首置盤單位,一般基層市民未能負擔,質疑油旺重建名為改善居住質素,實則「消滅」該區劏房户。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今天(10月10日)發表上任後第二份施政報告,有關城規議題再次成為焦點之一。 可是,市區重建部分卻未有足夠着墨,只輕描淡寫地說一句不直接相關的「我們可運用新增的土地儲備,將現時市區的稠密人口分散,有利落實舊區重建,改善居住環境,達致更均衡的全港空間發展布局」。 市區重建局於上年宣布研究重建油麻地及旺角(下稱油旺)一帶近212公頃的舊區,預計將耗資超過5,000至6,000億元,及虧蝕近1,900億元,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預料明年中完成研究並諮詢公眾,勢將掀起另一場「大辯論」。 天文數字的背後,涉及重大公眾利益、影響城市命運,而是次施政報告內未有清晰交代其發展理念,令人憂慮政府高層未夠重視計劃,甚至質疑本港的城規質素、理念還未能滿足時代所需。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重建4大方案 3. 活化油麻地果欄

研究指出,至2047年,該範圍內約 80%樓宇的樓齡將超過70年,預計新建住宅單位的數量將遠遠落後於現有樓宇的大規模老化。 油旺區很多建築都是上世紀50年代,在香港急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建成:「有些建築物已有70年歷史,不是說要把它們全部拆走重建,而是如何令它們再用50年,這是可能(做到)的,當然要看樓宇的結構。」晴安藍認為,政府應該向市民解釋清楚。 根據最近統計署公佈事隔5年的劏房專題報告,作為現時香港房屋問題的重點,最新劏房現況的全面公佈似乎十分「靜雞雞」,政府當然亦未有高調提及。 黃偉綸指,市區更新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就開展荃灣及深水埗地區研究,市建局管理層會盡快呈請董事會,在獲得其支持後盡快開展研究,期望可在兩年內相繼完成。

過去,市區更新主要側重個別項目發展,缺乏足夠空間及規模解決舊區所面對的不同城市議題。 有見及此,市區更新必須採取更全面以地區為本的規劃研究策略,以有效回應迫切及複雜的舊區老化。 市建局於2017年啟動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油旺研究),為研究範圍制訂以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藍圖,及研究有助落實方案的規劃機制。 黃偉綸在文中表示,研究提出多項新規劃工作,例如地積比率轉移、街道整合、住用及非住用地積比互換等。 他指政府支持落實新規劃工作,提高重建項目的商業可行性和吸引私人發展商參與,促進市區更新。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增加地積比率吸引發展商

另外,在油麻地方面,亦有兩個地段被劃作「市區更新」,分別為油麻地果欄一帶,以及渡船角「八文樓」的全部8幢住宅大廈。 針對果欄一帶的項目,報告提出要善用區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區內歷史文化特色,「打造一個保育及文化勝地」。 「八文樓」方面,則要創造一個「多功能城市樞紐」,作為西九龍新發展的延伸,提供商業和混合式用途。 市建局早年在油旺重建的研究中,制定了「正、負、零」三個發展模式,當中政府決定採用「正」方案,即維持現有人口密度,但放寬建築物條例及地積比限制、將人均居住面積和公共空間人均享有面積等提高,同時會以「港人首次置業」形式提供更多資助房屋。 韋志成表示,重建藍圖必然需要政府、市建局及私人發展商參與才能達成,市建局未來會在上述指定的重建地盤推展「先行項目」,亦會在其他地區嘗試應用街道整合及地積比轉移等方法,亦會研究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重建的誘因,加快重建步伐。 他又指,整合街區可避免零碎發展、增加休憩空間,亦可將其地積比計算入發展地盤內。

空間

據思匯2017年公佈的休憩用地研究,現時旺角(每人0.6平方米)及油麻地(每人1.5平方米)兩區的休憩用地,均遠低於目前香港的規劃標準(每人2.2平方米)。 本土研究社認為2030+作為指導香港規劃方向的策略報告,清楚表明香港未來的城市發展必須朝著「宜居城市」的方向設計。 若市建局未來透過修改規劃條例,放寬油旺發展限制,允許在舊區興建更多單位,不但令兩區的人均休憩空間變得更低,更有違2030+「宜區城市」的發展原則。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研究背景

市建局會將合適的項目納入市建局未來五年的業務綱領內,盡快開展一些起動項目。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市建局在油旺研究報告中,提出幾大主要區域作為重點重建區域,包括水渠道城市水道、亞皆老街商貿/聯繫樞紐、旺角街市更新活化、油麻地果欄建築群保育、油麻地南「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等。 根據2011年實施的新《市區重建策略》,政府會在各個地區成立<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以「地區為本」的原則,促進公眾參與及諮詢市區更新的事宜。 民間團體質疑市建局在油旺地區規劃直接繞過成立〈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的機制,自行進行《油旺地區規劃研究》,先制訂了整個油尖旺的重建計劃,才對社區持份者和公眾進行諮詢,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質疑整個諮詢根本是先有預設結論。

該方案建議在維持現有人口規模的前提下,增加區內發展樓面面積,創造額外發展容量,並為處理舊區更新所需資源建立儲備。 《2030+》在這方面亦有相同概念,建議發展宜居新區,從而為重建稠密的都市核心區提供重置空間。 根據早前市建局公布的「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報告建議將旺角至油麻地一帶、面積212公頃的範圍內,分4大方向作為重點重建域發展,包括水渠道城市水道、亞皆老街商貿/聯繫樞紐、旺角街市更新活化、油麻地果欄建築群保育、油麻地南「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 旺角和油麻地的住宅向來多屬私樓,但兩區用地日後經過「執位」後,這格局有望打破。 市建局指在油旺研究範圍內,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公營房屋,局方會在整合街區發展範圍內尋找合適的地盤,以「港人首次置業」的形式,興建資助房屋。 其實,市民所期望的,並非就財政安排上的泛泛之談,而是看見有目標、有理想、且有根據的重建規劃藍圖。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市區密度過高

他希望政府和市建局詳細交代興建資助房屋與私人樓宇細節,比如會否有出租公屋供應等。 社會有意見認為「正」、「零」、「負」3套方案是「三揀一」,油旺更新應從減低發展密度的「負」方案做起,方能達至宜居。 然而,「零」和「負」方案均以減少區內人口、降低密度為規劃設定,這必須建基於同時有相應資源,尤其是土地供應,以滿足遷置需要,方可實行。 因此,若社會大眾及當區人士均認同更新油旺舊區改善居住環境、處理地區設施及樓宇老化有迫切性,並同時回應受影響居民希望「原區」安置的訴求,市建局建議以「正」方案為起點,在維持現有人口及發展密度之間取得平衡,實無可厚非。

至於旺角方面,報告研究範圍建議將於旺角東水渠道一帶重開鋪面渠,情況類似韓國清溪川般,可於在河道兩旁設綠化公園,並在兩旁興建商住或服務式住宅混合發,沿途亦有商業街,配以特色建築提升吸引力。 根據基準分析及研究的結果顯示,現有的市區更新模式在嚴重市區老化的高密度地區內,欠缺可持續性和財務可行性。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為了加快市區更新的步伐,我們在油旺研究引入了新的規劃工具,特別是「地積比率轉移」及「整合街區」,以鼓勵私人市場參與,提升市區更新的動力。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重建後設甲級寫字樓、酒店

至二○四七年,約八成的樓宇樓齡將超過七十年,預計新建住宅單位的數量將遠遠落後於現有樓宇的大規模老化。 在過去二十年,當局只簽發了五十三份入伙紙,剩餘建築樓面面積只有約為百分之七,分散在研究範圍內較小的地塊,超過八百幢樓宇無重建潛力或其重建潛力為負數。 市建局在2017年開始展開油麻地、旺角地區規劃研究,經過4年時間終於周五向立法會提交研究報告,建議在面積212公頃的範圍內,分5大發展節點,並將部份範圍劃為「建議整合街道」發展。 設計師透過垂直城市肌理的規劃,將樓面面積向高發展,減低建築物橫向闊度,擴闊大廈之間的間距,改善通風效果;亦可在各重建項目內加入非建築地帶作為通風廊,或將樓宇從街道旁後移作綠化走廊,以改善地面行人環境。

藍圖

姚政希指出早於1990年代,缺乏資金的台灣地方政府為徵收土地提供重建項目內的公共設施用地,在徵收土地時向地主發放「容積比證」,令政府能夠以低成本推展重建計劃。 為了補償地主,政府容許「容積比證」交易,結果一方面令容積比集中到具經濟價值地區的地段,扯高市中心發展密度,另一方面形成「容積比證」炒賣市場,一發不可收拾。 根據市建局在油尖旺區議會發佈的文件,研究建議將油麻地及旺角勾畫成數個「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以區內樓宇用途、密度、人口及土地用途等劃分地域範圍,再制定詳細的市區更新計劃及策略方案建議。 油旺重建規模龐大,幾乎與在市中心重新規劃新區無異,並將主導香港未來二十年市區重建的過程,重要性不言而喻。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未來工作

他引述韋志成指,為深水涉進行如「油旺研究」般更深入及廣泛的重整研究,制訂全面更新藍圖,加快更新步伐是適當。 韋志成又指,荃灣最高住用地積比率目前僅為五倍,現在是合適時候,在荃灣開展研究,審視提高荃灣區地積比的可行性,同時檢視土地用途,改善該個舊區的整體環境。 其中,市建局建議將現時位於花墟徑的水渠改建為水道,供市民消閒康樂之用,並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改建界限街遊樂場及於界限街興建新的政府綜合大樓。 局方亦擬在旺角東的門戶位置建立一個綜合性混合發展,並在該項目入口處,面對亞皆老街位置興建一個大型露天廣場。 市建局亦打算在位於旺角西的門戶位置,鄰近朗豪坊的旺角街市將成為一個供市民及遊客匯聚的新景點。 研究建議透過在一個特色市集大堂內整合周邊的小販攤檔,重現「街」的氛圍,並加入餐飲和零售,構成一個休閒和社區地標,體現地區文化和特色。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發揮「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優勢 60億元銀彈資助建生命科技主題研究院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表示,市建局會按完成的研究,在油麻地和旺角,「以創新、地區為本方式」加快市區更新,包括在合適重建項目試行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等規劃手段。 林鄭月娥還說,已邀請市建局在荃灣和深水埗舊區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以確定更新這兩個舊區的方案。 油旺研究制訂了三個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方案 ,代表了「正」、「零」、「負」三個在人口、發展密度及資源分配上有不同假設的方案。 三個方案相對於現時分區計劃大綱圖皆能增加人均居住面積、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及就業機會、擴大休憩空間及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的供應,以及改善易行度及環境。 香港的老化樓宇數字急速上升,遠超重建的速度,市區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再加上市區舊樓的剩餘地積比率不斷下降,這些都對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的工作帶來極大挑戰。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地積比轉移

他又說,《施政報告》提出邀請市建局在荃灣及深水埗舊區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審視區內的土地用途、道路規劃、休憩空間及社區設施等情況,制訂規劃及重整藍圖,探討提高區內發展密度的可行性等,從而善用土地和加快舊區重建。 市建局管理層會盡快呈請董事會,在獲得支持後盡快開展研究,期望可在兩年內相繼完成。 然而,立法會建測規園界議員姚松炎指出,若准許舊區透過轉移地積比重建,肯定會較容易加快重建步伐,但預料會令市建局及發展商申請將較低價值地段未用盡的地積比,轉移至高價值地段,「由蝕本生意變為賺錢生意」,容易衍生官商利益轉移的機會,政府需公開有關資訊。 本土研究社成員姚政希亦指出:市建局曾指這個建議可說是類似台灣容積比(相當於香港的地積比)轉移制度的經驗,但卻鮮有提及此轉移制度所帶來的種種副作用。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重建4大方案 4.重建旺角街市

因此,在油旺重建之先,政府須適宜改革市建局的財政安排,檢討、阻止「自負盈虧」損害市區更新的宗旨。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副系主任晴安藍則指出,更新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要令舊區「升級」,使之更加宜居。 目前的市區更新策略是重建和復修並行,除由市建局或發展商收購拆卸舊樓和進行重建外,本屆政府先後撥出合共超過190億,資助舊樓業主保養和維修其物業。 但面對樓宇急速老化,樓齡達五十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在過去十年由3900幢急增至8600幢,加上全港5000多幢「三無大廈」日久失修的問題,須採取更有效的政策手段,加快重建更新步伐。 其中,油麻地南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範圍覆蓋渡船角一帶,因涉及樓多人口密集的「八文樓」(即文華新村),料逾3,000個舊單位逾萬人口受影響,最受注目。

根據過往市建局重建程序,於宣布啟動重建後,當局會即日派人到場進行人口凍結工作。 本土研究社陳劍青指,居於該區的劏房户獲得的資訊未必流通,擔心他們於重建前已被業主逼遷。 而市建局於開始重建程序前,已指出潛在的重建範圍,不排除或有「落釘」情況出現。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 【施政報告】油旺千億重建未有着墨 政府規劃仍欠長遠視野

最新的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建議在面積212公頃的範圍內,分5大發展節點,包括在花墟徑附近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活化油麻地果欄成旅遊景點,興建多層大廈重置現時果欄的批發作業;活化旺角街市成為特色市集,整合周邊小販攤檔及提供1.8公頃的休憩用地等。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涉及3350幢樓宇中,約65%樓齡逾50年,近半數樓宇狀況欠佳或失修,37%為三無大廈,預計至2047年,約80%樓宇樓齡將逾70年,但重建步伐緩慢,過去20年,當局只簽發了53份入伙紙,逾800幢樓宇無重建潛力或其重建潛力為負數。 研究報告建議,尋覓合適地點提供「港人首置盤」,在「上海街618」項目提供青年「共居」空間。 研究報告提到,發展節點的例子有油麻地果欄毗鄰興建多層商業大廈,果欄以南興建精品酒店,旺角街市活化的住宅和商業混合發展等。

)是由市區重建局於2017年5月推行的研究計畫,內容為針對香港油麻地及旺角兩區的市區重建計劃,結果已於2021年9月公佈。 該規劃研究範圍為北起界限街、南至佐敦道、東起染布房街、西至深旺道、渡船街,共佔地212頃。 ■鄰近朗豪坊的旺角街市將成為一個供市民及遊客匯聚的新景點,透過在一個特色市集大堂內整合周邊的小販攤檔,重現「街」的氛圍,並加入餐飲和零售,構成一個休閑和社區地標,體現地區文化和特色。 解釋,以當時市建局於土瓜灣重建項目的賠償標準,並市價加以調整,重建範圍的建築面積每平方呎呎價約為 15,700 元,現時總建築面積約2,200萬平方呎,收購成本共需約3,476億元(現時估算己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