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雅軒平面圖詳細懶人包

蔡采秀,〈海運發展與臺灣傳統港都的形成—以清代的鹿港為例〉,《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七)》,中研院社科所,1999。 廖風德,〈海盜與海難:清代閩臺交通問題初探〉,《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輯,台北:中研院社科所,1990。 松浦章著,劉序楓譯,〈清代臺灣航運史初探〉,《臺北文獻》直字125期,1998。 松浦章著,卞鳳奎譯《清代臺灣海運發展史》,臺北:博揚文化, 學林雅軒平面圖 2002。 朱德蘭,〈清康熙雍正年間台灣船航日貿易研究〉《臺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論文集》,高雄,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86。 楊熙,《清代前期治臺之撫民與理番政策的研究-康熙二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1。 莊英章、周靈芝〈唐山到台灣一個客家宗族移民的研究〉,《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一,中研院三研所,1984。

《食貨月刊》22:1(1972/04),頁30-56。 趙文榮,〈清代倒風內海地域內民間信仰初探-以媽祖信仰為例的一個觀察〉,《南瀛文獻》4,94.09,頁62-70。 林美容,〈高雄縣王爺廟分析:兼論王爺信仰的姓氏說〉,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2000.06。 學林雅軒平面圖 翁安雄,〈臺灣海洋信仰中的水仙王-以澎湖媽宮的水仙宮為例〉,《史匯》4(2000.08), 頁71-93。 費德廉著,羅效德譯,《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台北:如果出版社),2006.12。

卞鳳奎;李玉珍,〈臺灣籍民在東南亞地區之動態〉,《臺北文獻直字》,期134(民國89年12月),頁 。 李玉珍,〈評〔卞鳳奎譯〕《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期54(民國92年06月),頁38-39。 學林雅軒平面圖 林繼文,《日本據臺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臺灣政治所碩論1991;稻鄉,1996)。 徐國章,〈由「六三法」看日本治臺灣的基本理念-天皇大權統制主義〉,(《台灣風物》48:2,1998)。

鄭智哲,《日據時期臺灣的海洋貿易政策發展—以大阪商船會社與日本郵船會社的營運為中心》,2002年,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嘉芸,《日治體制下台灣女性文化之研究,以《民俗臺灣》為探討主題》,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學林雅軒平面圖 徐君臨,《臺灣東部漁民漁場空間認知與漁撈活動之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鄭智哲,《日據時期台灣的海洋貿易政策發展-以大阪商船會社與日本郵船會社的營運為中心-》,2003,文化日本研究所碩論。

學林雅軒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黃萍瑛,《臺灣民間信仰「孤娘」的奉祀─一個臺灣社會史的考察》,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田金昌,《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 許麗秋,〈臺灣天主教臺語聖歌之緣起與發展~以屏東萬金聖母聖殿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吳學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傳教與三自運動:以南部教會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出版。 湯熙勇,〈清代臺灣的外籍船難與救助〉,《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1999,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許毓良,《清代臺灣的海防》,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9。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

  • 吳茂崑、唐存勇,〈國際海洋科學研究趨勢暨國內人力資源現況與展望〉,《研考雙月刊》,2005.08,頁65-75。
  • 許麗秋,〈臺灣天主教臺語聖歌之緣起與發展~以屏東萬金聖母聖殿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 蕭明禮,《戰爭與海運—戰時南進政策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海運事業》,2003年,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鄭瑞明,〈從明鄭戶官鄭泰長崎存銀爭訟事件看十七世紀中葉的日本唐通事〉,《笠征教授華甲紀念論文集》,台北:學生,2001。
  • 鷹君中心 鷹君集團 1983年 灣仔港灣道.

林玉茹,〈戰時經濟體制下台灣東部水產業的統制整合-東台灣水產會社的成立〉,《台灣史研究》,1999.06。 西村一之,〈但願捕魚成功:由臺灣東部鏢旗魚觀其民俗〉,《臺灣文獻》,民92.06 , 頁97-112。 林玉茹,〈戰時體制下臺灣東部水產業的統制整合—東臺灣水產會社的成立〉,《臺灣史研究》6:1,2000,頁59-92。 學林雅軒平面圖 陳文添紀錄,〈臺拓在越南子公司人員-廖遠足先生訪問紀錄及解說〉,《臺灣文獻》民92.06, 頁 。 盧建榮,〈陳鴻森筆下死後無家╱國可歸的元日本臺灣兵-陳鴻森詩作的殖民論述〉,《笠》,2003.08,頁114-128。

學林雅軒平面圖: 九龍樓宇索引

許松根 ; 廖國峰,〈臺灣製糖業的產業成長-1912∼1937〉,《臺灣銀行季刊》2000.06,,頁 。 吳秉聲,《一個港道變遷下的空間研究—以臺灣(台南)府城五條港區為例(1624—1926)》,台南:成功史研所,1997 。 王志鴻,《光復前三峽街庄的形成與發展:一個淡水河內陸河港聚落的人為環境變遷研究》,桃園:中原建研所,1989。 學林雅軒平面圖 蔡昇璋,〈日治初期港口「郊商」與「特別輸出入港」之設置〉,《臺灣文獻》57:4,95.12。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區開闢史〉〈上、下〉,《台灣文獻》31:4、32:1,1980、1981。 張素玢,〈移民、環境與疾病-以臺灣花蓮港廳日本移民村為例(1909~1917)〉,《淡江史學》15(2004.06頁 。

鷹君中心 鷹君集團 1983年 灣仔港灣道. 利園宏利保險大廈 希慎興業有限公司 1997年 銅鑼灣希慎道 … 九龍倉置業有限公司.

朱德蘭,〈日據時期臺灣批發店的若干考察-以泰益號關係資料集為中心〉,《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5期,1992.12,頁70-77。 黃登興、徐茂炫,〈殖民關係與貿易型態在台灣日據時期的驗證〉,《經濟論文叢刊》25卷3期,1997年9月。 〈經貿與政治文化認同-日本領台為兩岸長程關係投下的變數〉,(《近三屆近百年中日關係學士研討會論文集》),近史所,1996。 顧純仁、劉瑞華,〈戰後台灣海運業的發展〉,中興大學經濟系舉辦第二屆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未刊稿,1995。 〈一個珊瑚礁漁村的生態:澎湖島嶼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8,1992/03: 。 陳憲明,〈澎湖北海一帶無人島紫菜採集的領域管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7,1991/03:63-84。 卞鳳奎,〈日治時期臺灣籍民在泰國之動態(一九一九∼一九四五)〉,《臺北文獻》,民92.09 , 頁 。

林東賢,《高雄燕巢鄉角宿天后宮祭祀圈與信仰圈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黃建忠,《朝聖與進香-以基督宗教的耶路撒冷朝聖與台灣民間宗教大甲媽祖進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姜家雄,〈中日馬關條約談判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 謝紀康,〈清季台灣海防經營之研究 (一八七四 - 一八九四)〉(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連偉齡,〈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研究(1865~1987年)〉,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在20世紀初,興漢道地段主要為中上流社會之華人所居住,如周永泰家族。 興漢道管理處側設有樓梯,通往薄扶林道近水街對面。 陳仲玉,〈近年來中國南海地區的考古工作〉,《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4期,1998年6月,頁7~14。 傅崑成,〈海上救助法與水下文化遺產打撈的法律架構─談三個公約之間的關係〉,《法令月刊》56卷1期,2005年1月,頁65~69。 林育賜、胡念祖,〈由國際法律文件論我國水下文化遺產之保護與管理體制〉,《東吳法律學報》11:2,1999年5月,頁219~257。 學林雅軒平面圖 邱文彥,〈永續臺灣、海洋國家-開創二十一世紀海洋管理的新紀元〉,《研考雙月刊》,2000.12,頁29-36。 邱文彥,〈永續臺灣、海洋國家-開創二十一世紀海洋管理的新紀元〉,《研考雙月刊》卷24,頁29-36,2000。

河原林直人,〈大正期間臺灣及南洋之間的經濟關係-南洋華僑與臺灣包種茶〉《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台北:播種者文化,2000年。 周婉窈,〈日本在臺軍事動員與台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台灣史研究》2:1,頁85-125。 另收於《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台北:允晨,頁 ,1995。 〈殖民與再殖民-日治時期台灣與海南島關係之研究〉,〈台大歷史學報〉31,2000,頁 。 松浦章著;李玉珍譯,〈清末日本統治下臺灣與汕頭之航運關係〉,《臺北文獻直字》,期140(民國91年06月),頁61-84。 松浦章,〈日治時期臺灣和中國大陸之間的帆船航運〉,《臺北文獻》,直字第一五○期,(2004年12月),頁51-82。 松浦章,〈日治時期臺灣與廈門間的航運貿易〉,《臺北文獻》,直字第一四六期(2003年12月),頁89-115。

  • 林修澈計畫主持、林修澈,黃季平,王雅萍著,《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牡丹社事件 》(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3)。
  • 郭書蓁,〈兩個時代的北部長老教會女性-從晚清到日治前期〉,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區開闢史〉〈上、下〉,《台灣文獻》31:4、32:1,1980、1981。
  • 許雪姬,〈高銘鴻與日據時期臺灣的僑運-日據時期臺灣華僑研究〉,《海外華人研究》,2期(1992年4月),頁1-40。
  • 周婉窈,〈歷史的記憶與遺忘-「台籍日本兵」之戰爭經驗的省思〉,《當代》第107期(1995/3),頁34-49。
  • 陳凱雯,〈從漁村到商港-日治時期基隆港口都市的形成〉,《兩岸發展史研究》1,95.08。

湯熙勇,〈戰後初期高雄港的整建與客貨運輸〉,收於黃俊傑編《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第四輯),1997年。 陳俊德,臺中縣沿岸漁業經營之研究─漁獲物組成與漁獲效率之分析,《中國水產》410,1987.2,頁3-12。 陳俊德,高雄縣沿岸延繩釣漁業經營之研究─漁獲物組成與漁獲效率之分析,《中國水產》411,1987.3,頁5-18 。 許文富、陳清春,〈臺灣遠洋漁業發展上的若干問題與漁業投資〉,《中華農學會報》68,1969.12,頁 。

吳文星,〈日據時期來台華工之探討〉,收錄於張炎憲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8),頁 。 邱志仁,《從海賊窟到小上海:布袋沿海地區經濟活動之變遷》,2004年,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學林雅軒平面圖 〈日據時期的台灣宗教政策研究─奉祀神功大麻及發行神功曆〉,收錄於淡江大學《第二屆中國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 張雅惠,《日治時期的醫師與台灣醫學人文──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為例》,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臺灣、荷蘭、鄭家軍:荷蘭時期臺灣圖像紀錄片」,臺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1。 周學普譯,〈十七世紀日本與荷蘭在台灣商業交涉史〉,《台灣經濟史》上,台北:台銀經濟研究室,1979。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翁佳音編,《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下卷,社會、文化,台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

學林雅軒平面圖: 大廈資料:興漢大廈

董芳苑,〈啟蒙台灣社會現代化的外來宗教-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臺灣文獻》52:4,90.12,頁7-40。 根岸勉治,〈日據時代台灣之農產企業與米糖相剋關係〉,《台灣經濟史七集》(台北:台灣銀行,1959),頁53-76。 根岸勉治,〈日據時代台灣之商業資本型殖民地企業型態〉,《台灣經濟史七集》(台北:台灣銀行,1959),頁。 戴寶村,〈臺灣大陸間的戎克交通與貿易〉,收錄於金祥卿主編《臺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高雄: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86。 學林雅軒平面圖 鄭俊彬,〈近代基隆的社會變遷-以來臺外人的觀察為中心(一六二四~一八七七年)〉,《臺北文獻》直字139 (2004:3)。 松浦章,〈清末及日治初期台灣與福州之間的帆船貿易〉,《台北文獻直字》147,93.03,頁47-112。 田汝康,〈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葉中國帆船在東南亞航運和商業上的地位〉,《歷史研究》第八期,1956。

周婉窈,〈歷史的記憶與遺忘-「台籍日本兵」之戰爭經驗的省思〉,《當代》第107期(1995/3),頁34-49。 許雪姬,〈高銘鴻與日據時期臺灣的僑運-日據時期臺灣華僑研究〉,《海外華人研究》,2期(1992年4月),頁1-40。 卞鳳奎,〈臺灣義勇隊在華南地區的抗日活動〉,《臺灣文獻》,53卷4期(2002年12月),頁 。 林秀美,另一種本土文化:談港口的族群、社會與文化,《光寶文教雙月刊》16,1996.11,頁11-14。 學林雅軒平面圖 陳凱雯,〈日治時期基隆慶安宮的祭典活動-以「臺灣日日新報」為主〉,《民俗曲藝》147,2005.3,頁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慶祝高雄建市80年暨打狗開港104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市文化局,2004。 顏娟英,〈日治時期地方色彩與台灣意識問題-林玉山從「水牛」到「家園」系列作品〉,《新史學》15卷2期,2004年,頁 。

學林雅軒平面圖

陳宗仁,〈「北港」與「Pacan」地名考釋:兼論十六、七世紀之際臺灣西南海域貿易情勢的變遷〉,《漢學研究》,第21卷第2期,2003年,頁 。 中村孝志,〈台灣南部鯔魚業再論〉,吳密察等編,《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上卷 概說 產業》,台北:稻鄉,1997。 中村孝志,〈荷蘭時代台灣南部鯔魚業〉,吳密察等編,《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上卷 概說 產業》,台北:稻鄉,1997。 學林雅軒平面圖 鄭政誠,〈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修學旅行-以蕃童教育所為例〉,《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46期,2006,頁2-14。 何傳坤(Ho, Chuan-kun),〈淺談臺灣史前文化〉,《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3期,2004, 頁 。 李東華,〈從媽祖信仰與鄭和遠航看海洋文化的發展〉,《海洋文化學刊》,1,2005.12,頁13-20。

洪敏勝,〈北臺灣硫磺的經營概況-荷蘭、明鄭及清朝時期〉,《臺灣歷史學會通訊》,第10卷,2000,頁1-8。 李毓中,〈明鄭與西班牙帝國:鄭氏家族與菲律賓關係初探〉,《漢學研究》,16卷2期,1998,頁29-59。 Kees Zandvliet(冉再福),〈地圖與荷鄭時代的台灣〉,《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 學林雅軒平面圖 荷蘭、台灣與東亞》,台北:故宮,1994.1。 G. C. Klerk de Reus,台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譯,《荷蘭東印度公司行政司法財政沿革》,台北:該課,1923。 J. L. Oosterhoff,江樹生譯,〈荷蘭人在台灣的殖民市鎮—大員市鎮,1624~1662〉,《台灣史料研究》3,1994.2。

學林雅軒平面圖: 大廈資料:濂溪別業

藤井志津枝,《日本軍國主義的原型─剖析一八七一~七四年台灣事件─》,台北:三民書局總經銷,1983。 梁華璜,〈甲午戰爭前日本併吞臺灣的醞釀及其動機〉,《臺灣文獻》26︰2,1975。 〈中法戰爭與澎湖〉,《光武學報》25,2002。 〈「出凡入聖」:清季台灣南部長老教會的傳道師養成教育〉,《臺灣文獻》55:2,93.06,頁 。 鍾珮文,《晚清基督教在臺聖詩佈道之研究—以英、加長老教會為例1865~1900》,嘉義,中正大學歷史所,1998。 學林雅軒平面圖 葉振輝,〈臺海兩岸經貿財政關係一八六五~一八九四〉,《臺灣文獻》,第50卷第4期,1999年,頁 。 〈1882~1891年台灣台南海關報告書〉,〈1882~1891年台灣淡水海關報告書〉,《臺灣銀行季刊》9:1,頁190、167。

岩生成一、許賢瑤譯,〈在台灣的日本人〉,許賢瑤,《荷蘭時代台灣史論文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1。 陳怡君,〈從「臺灣史前文化與中國東南地區之關係的討論」來看目前臺灣考古學的「文化」〉,《人類與文化》,37,2005,頁 學林雅軒平面圖 。 康培德,〈荷蘭時代與清代平埔族群部分社會特質的比較〉《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樂學書局,2001年。

J. L. Oosterhff著,江樹生譯,〈荷蘭人在台灣的殖民市鎮—大員市鎮,1624~1662〉,《台灣史料研究》3,1994。 〈十七世紀的荷蘭史地與荷據時期的臺灣〉,《臺灣文獻》,第54卷第3期,2003年,頁 。 中村孝志,程大學譯,〈有關鄭、荷在東亞的海上情勢〉,《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三冊緒論二,台中:省文獻會。 曹永和、包樂史、江樹生編,《台灣史檔案、文書目錄(十):荷蘭東印度公司有關台灣檔案目錄》,台北:台大, 1997。 李毓中,〈北向與南進:西班牙東亞殖民拓展政策下的菲律賓與台灣,1565~1642〉,《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2001。

學林雅軒平面圖

銅鑼灣紀利佐治街1號. 希慎興業有限公司. 銅鑼灣希慎道33號. 銅鑼灣恩平道28號 學林雅軒平面圖 … 灣仔皇后大道東183號. 華潤創業有限公司.

連心豪,〈三十年代臺灣海峽海上走私與海關緝私〉,《中國社會經濟史硏究》(大陸)号3,1997,頁64-73。 獻生,〈日據時代台灣米榖農業之技術開發〉,《台灣經濟史七集》(台北:台灣銀行,1959),頁37-52。 北山富久二郎,〈日據時代台灣之幣制政策-自雜色貨幣進入金本位制過渡期中之諸問題〉,《台灣經濟史七集》(台北:台灣銀行,1959),頁77-90。 學林雅軒平面圖 陳凱雯,〈從漁村到商港-日治時期基隆港口都市的形成〉,《兩岸發展史研究》1,95.08。

〈西班牙殖民台灣時期的史料:聖薩爾瓦多城的財務報告〉,《台灣史料研究》14,1999,頁 。 陳台民,《中菲關係與菲律賓華僑》,香港:朝陽出版社,1985。 (第四章 林鳳征菲及其對中菲關係的影響)。 詹素娟,〈地域社群的概念與檢驗-以金包里社為例〉,《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樂學書局,2001年。 王會均,〈民俗臺灣與海南文物〉,《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10:1,2004.03,頁88-97。 學林雅軒平面圖 倪仲俊,〈從傳統正統論論史學的工具性與當前臺灣史論述和教學的茫點〉,《通識研究集刊》,9,2006.06, 頁 + 。 REQUEST TO REMOVE一手樓盤 – 地產代理 – 日昇地產代理專營北角半山物業及北角地產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