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常錄 全集免費漫畫線上看(下拉式)

因為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立場上來看,那裏會有個報身佛的相可得呢? 下面說明,為什麼須菩提沒有等佛說完,就接著說明原因。 既然「大身」之相不可得,那麼又怎麼會有個報身佛的相呢? 無常錄 這個報身佛的相,他是為地上菩薩而示現的,但是到了成佛了,就沒有二個身相。

因為不論精神、物質,凡一切現象無一不剎那生滅變化,而且是不斷的變化,因此無常是世間實相,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釋迦牟尼佛,乃至十方諸佛出現世間的目的,就是要告訴我們,唯有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才是真實的利益,其他不是真實的利益。 小 時候,為求學而苦;長大了,為求偶而苦。 獨身,覺得孤獨,很想有個伴;有了伴侶,不能恩愛,不能和諧融洽,所以結了婚的又想離婚,也是苦。 此外,兒女不成 就是苦,家庭不美滿是苦,事業不順是苦,人事不和是苦,是非得失、恩愛情仇都是苦。 天氣太熱、太冷是苦;尤其現在天災地變,有地震、海嘯、風災、水災、火 災、交通事故,甚至人世間的詐騙、搶劫、放火、綁票、殺人,還有最近的SARS、禽流感等等,這些天災人禍,充滿人間。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這種自覺:世間法都不能圓滿了,更何況出世間法!

無常錄: 「人生無常」正能量語錄之二

這裏所分析的道理,是針對前面:「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這二句話說的。 那麼要怎樣才能叫做「菩薩」呢? 你要「通達無我法者」的道理,又不會落在「斷滅空」上,照樣的去度眾生,照樣的去莊嚴佛土,這樣你才叫做真實菩薩。 無常錄 「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釋迦佛說了二次為須菩提印證。

無常錄

始終不停播著這首歌,「你若太認真這場比賽就輸了,因為生命不過就短短幾十年的旅程。」現在給自己的壓力與焦慮,往遠一點想,只要現在身體健康,好好的活著,就要心存感激了,畢竟人生是很短暫的。 由這個角度看來,萬物是互相依存的。 如 Carl Sagan 無常錄 所言:「如果你想由頭造一個蘋果批,你必須創造整個宇宙。」如此世界觀下,世上無一物自足而存——即是不依賴其他條件而獨立存在。 故萬物都是無常,因為任何物件存於世上,都必依賴一些條件,當這些條件不復存在,該物件就會消失了。 那為甚麼我們知道這些條件終有一日不復存在?

無常錄: 什麼是無常損失

「真如理體」雖然隨緣,生出一切法,但是他有一個不動的本體,這就是「真如」。 佛的法身,就是這個「真如理體」。 我們懂得了黃金,「真如」本體的道理後,由此我們也知道「如來」他是來而不來,來無來相,所以如來法身也沒有來去。

如果你能夠明白無常的道理,就能肯定自己的未來,就能脫離神權思想的控制,做自己因緣的主人了。 無常錄 我雖然愚笨,只要我勤勞閱讀,就可能漸漸變得聰明;如果窮、笨都不能改變,我就定型,就註定窮困一生一世了。 在情感上,你對我好,我會珍惜,你對我不好,沒關係,我來改善不好的前因,未來我們就有希望結成善緣。 「無常」從壞的上面想,它是壞的,但是「無常」也可以幫助我們變好。 比方說:我雖然貧窮,只要努力奮鬥、多廣結善緣,就可能慢慢會富貴;一旦我有錢了,我也知道要好好惜福,因為我知道無常,如果不好好愛惜,千萬金錢也會隨流水而去。

這兩件事都是記載在宋朝王日休居士所寫的《龍舒淨土文》。 這本書很有名,專門講述淨土的教理。 從這件事情就知道,勸人家學佛、念佛,不只自己也能往生極樂,又能感動陰間,受到閻羅王的敬重。 他會積極的去學佛、修行,如果不精進的話,是不可能成就的,何況要在今生今世解決生死輪 迴,那非修行不可,因此可知無常觀的重要。 第四種人,必須等自己最親近、最關心、疼愛的人,譬如自己的父親、母親或兄弟死去了,他才會警覺到自己不久也會像他們那樣。 如果連親人死亡,也沒有深切的 感受,直到自己年紀衰老,重病在身,才感覺無常,這是比較遲鈍的人。

無常錄

如果成為流動性提供者將面臨潛在損失,那為什麼用戶還願意提供流動性呢? 無常錄 無常損失仍然可以通過交易費抵消。 以Uniswap為例,即便有無常損失的存在,由於交易費用的關係,使用者依然也可獲利。

因為一時說「空」,一時說「有」。 眾生在苦海裡受苦,你不去度眾生可以嗎? 你不去度眾生出離苦海,你就沒有慈悲心,就落個二乘人,何以故? 因為二乘人偏於智慧,悲心少,自己了脫生死,出三界,眾生怎樣受苦,他不要管。 那麼你要度眾生,也不要落入著相,一著相就變成凡夫了。 因為凡夫有悲心要去度眾生,但是他卻處處著相,他沒有智慧來遠離執著,盡管發悲心要去度眾生,但處處著相,這樣眾生度得了嗎? 所以度眾生,就不要著相,你要去啟發離相智慧,由這個智慧來「觀空」才能不生執著,所以這叫「悲智雙運」,這樣才能推得動大乘車,才能運載一切眾生,由生死走到涅槃的安樂處所。

「真如實相」是個平等之理,你不能說他實實在在「有」,也不能說他實實在在「無」。 你說「有」就「實」了,你說「無」就「虛」了。 這樣就不是平等之理了,這就變成不平等了。 這個「無實無虛」,就是「心經」上的那一句:「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這句經文,就是「真如」平等之理。 這個「真如」平等之理,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你得到了菩提法,那個「真如」平等之理,是不是增加了?

無常錄: 佛法四種層次的「信」

一切無情本來是佛性所顯現,眾生只是因為無明之故,誤認四大為自己色身,於是就分別有情無情,其實一切都是自己。 所以說「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真正的妙玄奧意是無法表說的,只有意會、神知。 無常錄 若住在言說上,就會不到真義了,故云「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無情說法是觸景生情,心領神會,無聞而聞的一種心開意解的微妙神境。 做功夫參究到無說、無聞,妄念不起處,就能觸景生情,領會個中奧義。 眾生聽你講過以後,會怎麼樣啊?

無常錄

這都是仗著「這件事不會發生」的錯覺,很自然地就不會有「無常觀」。 所以我們縱使「知」道無常,但生活太平順而對其無感,也就沒有「識」,當然更別談「行」了。 佛勸我們修無常觀,提醒大家,但念無常,要天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無常。 無常錄 我們淨宗是修念佛法門,這句佛號要時時提起,提醒自己生命無常,不要貪戀安逸的日子,要趕緊用功念佛。 無常使生滅相續,無常帶給人生無限的光明,無限的生機。 《大般涅槃經》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是說明世間萬物無一得以常住不壞,凡生者必滅,因此,唯有超脫此生、滅的世界,才可達到寂靜的境域。

可見禪悟之不易,難怪古德要說「脫一層皮」,「敲骨括髓」以及「不是幾番寒澈骨,難得梅花撲鼻香」之語。 宗下公案的妙用,就是教你在起疑的時候,回光返照,照見本來,這就是悟道,這就是見性。 雖然法身無相,但它是真空妙有,是個萬能體,能成一切事,能生萬法,能應緣起用,能應緣接物,所以,它又不離諸相。 一切色相只不過是法身顯現的妙用而已。 色相和法身的關係是「不即不離」。 不即者,就是說色相不過是幻影,並不即是真實的法身。 不離者,是指離相無性、離境無心,猶如離影則無鏡、離波則無水一樣。

  • 因此,無常不是消極的,無常說明:好的會變壞,壞的也能轉好。
  • 所以說「世間皆虛假,彌陀獨真實」,我們要了解,只不過是一時的因緣,人已不在,心也已經改變,就是將來投胎出世再相逢,也不一定能再 相認,彼此也不一定是和以前一樣的感情、感受。
  • 常說「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這句話大家都聽過,會說也會背,但真的了解,真的入心嗎?
  • 你不去度眾生出離苦海,你就沒有慈悲心,就落個二乘人,何以故?
  • 實際上也就是莊嚴你自己的清淨佛土。
  •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心外的境界」叫「相」,是「所執著」的「相」。
  • 古德曰:「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宇宙萬有,都是法身的作用、法身的顯現。

有的人對過 往的人,是將他的相片安放在桌上,遺物也放在眼前,每日朝拜、供奉,甚至所有東西都拿來收藏,不時為他哭泣,為他流淚。 雖然這是人之常情,但不是學佛的人 應有的觀念和作法。 所以說「世間皆虛假,彌陀獨真實」,我們要了解,只不過是一時的因緣,人已不在,心也已經改變,就是將來投胎出世再相逢,也不一定能再 相認,彼此也不一定是和以前一樣的感情、感受。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