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灣碼頭2024必看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於淺水灣海灘巴士站搭乘6、6X或260號巴士前往港鐵中環站或香港站;或搭乘40或40X號綠色小巴前往銅鑼灣。 淺水灣碼頭 為吸引泳客,一條來回中環及淺水灣的巴士線(現城巴6號線的前身)更應運而生,成為香港最早期的巴士服務之一。 淺水灣碼頭 淺水灣現時已成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管理的泳灘之一,設有更衣室及淋浴設施,並有救生員值勤。 淺水灣雖然在昔日並不算為一個水質優良的泳灘,因此當時的市政局在1988年至1989年花4250萬元進行鋪沙、污水渠重置及興建防沙堤工程。 自1989年開始,大腸桿菌指數大幅下跌,有相當顯著的改善,一直以來都是被環境保護署評級為「良好」的泳灘。

  • 值得一提,當年中巴在赤柱往來銅鑼灣及北角的路線上,實施「平日一線,假日一線」的模式,令到往來赤柱、舂磡角至銅鑼灣及北角的乘客,要在不同日子乘搭不同路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配合南港島線(東段)通車的公共交通服務之修訂重組計劃〉,附件1,2014年3月。
  • 事主對此非常不滿,事後致函報章投訴車長歧視,而當時此路線全數用車皆不設輪椅停放區。
  • 2004年11月8日,新巴及城巴重組赤柱區路線,6A線再度改為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服務,6X線則繞經馬坑邨,並提升為每日早上至傍晚服務,以取代新巴的路線服務。
  • 填海之前,荃灣有一個海角名,名為沙咀,海壩村舊址、鱟地坊、大屋圍、部分福來邨也是在此海角之上。

1982年3月香港仔隧道通車,中巴於同年6月開辦第2代6A線,途經香港仔隧道,只於夏季假日服務,但只服務了數年。 1991年中巴開辦第3代6A線,前往赤柱炮台,只於平日早上至傍晚服務,途經香港仔隧道。 1974年,政府為鼓勵高尚住宅區居民乘搭巴士,要求中巴提高服務水平。 同日中巴又開辦不設企位的60線,路線跟6號線大致相同,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服務,採用小型豪華巴士(編號AM1、SM1)行走。 不過因收費過高(60號線收費為港幣$2.5,當時6號線收費是港幣8角,而6號線於1980年代才收取$2.5),以致客量稀少,60號線故只服務了12天便停駛。 1978年9月1日中巴開辦了豪華巴士線260,路線跟6號線也大致相同,於每日早上至傍晚服務,採用雙層豪華巴士(編號MC1-12)行走,這次的260線收費相對地比較合理($1 vs $1.5),所以有一定客量。

淺水灣碼頭: 分段收費段數

青年右邊身體先遭車頭撞到,繼而撞上私家車擋風玻璃,手中手提電話飛脫。 私家車擋風玻璃破裂成蜘蛛網狀,車上人亦受驚「嘩!」了一聲。 淺水灣酒店已於1989年重建為影灣園購物商場,並保留舊有的建築風格。

由於匯民道非專營巴士上落客區不准停車等候,非專營巴士可使用上述泊車位短暫停泊。 非專營巴士可沿匯翔道(西行)或匯民道(南行)前往香港西九龍站,並使用位於匯民道的指定上落客區上落乘客,但不准停車等候。 淺水灣碼頭 旅客如需乘搭市區的士,可按指示標誌前往站內B2層的市區的士上客區候車,落客區則設於站內B1層。 以下市區的士車費是按照大約車程距離所作出的概略估計,只供參考。 有關估計車費已包括指定收費隧道及道路的附加費,但不包括的士其他附加車費,例如行李費。

淺水灣碼頭: 香港沙灘推薦 | 夏天10大靚景香港沙灘推介!淺水灣/大白灣/馬灣/三星灣/銀礦灣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686, 933, 976, 989號線巴士轉乘計劃〉。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擴展實時抵站時間服務至更多路線〉[新聞稿],2018年6月25日。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城巴再次擴展實時抵站時間服務 全面覆蓋所有城巴專營路線〉[新聞稿],2018年5月28日。 城巴有限公司,〈路線6(特別班次)&6X 舂磡角道72-74號對面巴士站永久安排〉[乘客通告],2013年6月7日。 城巴有限公司,〈路線6(特別班次)&6X 舂磡角道72-74號外巴士站永久安排〉[乘客通告],2013年6月7日。

分段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香港九號幹線荃灣段(即屯門公路柴灣角出入口經青山公路荃灣段、象鼻山路)、荃錦交匯處、德士古道至海岸線所包圍的地區為範圍。 根據荃灣區議會文件顯示,荃灣西海旁有3個雨水暗渠排水口,分佈荃灣麗城花園、荃灣碼頭及荃灣海濱公園對出,唯荃灣區內不少舊樓的污水渠駁錯,使海旁臭味困擾周邊居民多年。 區議員指區議會已通過動議,並已列入工務工程,惟非優先處理項目,排隊多年,遲遲未能落實。 1998年,香港國際機場及大欖隧道落成啟用,由於鄰近機場和大欖隧道而間接加速荃灣的發展。 1982年,地鐵(現稱港鐵)荃灣綫於5月10日正式投入服務,並取代觀塘綫直通尖沙咀站及中環站而成為主線。 1973年,香港政府通過荃灣發展計劃,並將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興建多個公共屋邨及基本建設。

淺水灣碼頭: 行車路線

很多人會在大白灣沙灘玩各種沙灘運動,例如排球、板球、飛碟及欖球等。 在日落時份與另一半肩並肩坐在一起,望著太陽緩緩降下,十分浪漫。 為避免遇上人潮,旅客在起程之前,應預早計劃行程及透過不同渠道 (例如電台交通消息及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了解最新的交通及公共運輸服務情況。 於往來香港西九龍站及內地的高速鐵路列車服務恢復運作的初期,九巴第 W2 號線的服務時間及班次或會因應高速鐵路列車服務的班次作臨時調整。 香港西九龍站經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連接屯馬線柯士甸站及東涌線/機場快線九龍站。 旅客可由香港西九龍站步行到柯士甸站或九龍站,轉乘港鐵前往各區。

1999年3月23日:晚上十一時許,一輛往赤柱方向的巴士駛至司徒拔道交界前的一個左轉落斜彎位路時,司機因應對面馬路的一輛私家車失控而收掣,惟私家車撞向巴士車頭,造成巴士上5人受傷和私家車司機死亡。 淺水灣碼頭 城巴於2009年向富豪車廠引入一輛富豪B9TL(7500)兩軸雙層空調巴士作測試,於翌年7月到港,並於12月20日首航260線,而與之共用車源的此路線亦因而受惠,數度獲派該車行走。 至2011年9月初起已改為長期行走690線,鮮有重臨赤柱。 1993年9月1日:改由城巴接辦,是第一批由中巴手上接辦的28條路線(26新里程)之一,並提升為全空調服務。

淺水灣碼頭: 發展概況

因中巴經營不善,於是在1993年9月1日,城巴接辦6及6A線,並提供全空調巴士服務,6A線也提升至每日早上至傍晚服務。 城巴又於1994年11月10日開辦6X線,只於星期六及假日服務,後來增設平日服務。 1995年9月1日260線也改由城巴接辦,於同年12月4日改經告士打道,以縮短行車時間,並提升至每日早上至午夜服務。 淺水灣碼頭 6赤柱監獄←→中環交易廣場6A赤柱炮台←→中環交易廣場6X赤柱監獄←→中環交易廣場260赤柱監獄←→中環交易廣場有關6號線的詳細資料,請參見該線的單獨條目城巴6號線。 大白灣沙灘是以海南島運來的細沙建成的沙灘,總長約四百米。

尖沙咀

週末或者假期想遠離市區、人口密集的地方,淺水灣和赤柱是個熱門推介,時間緊湊的話簡單來個淺水灣一日遊或赤柱一日遊。 小編屬慢活之人,不喜歡「趕頭趕命」,如果你也有同感,就跟著小編來一個慢活週末,到淺水灣一日遊,又或赤柱一日遊,甚至可2個地方也一起探訪,來一個2日1夜的行程。 鎮海樓公園位於淺水灣沙灘東面,公園內有天后像及觀世音神像,亦有供奉著四面佛、佛祖、月老、姻緣石和其他神像,大家到淺水灣遊玩時,不妨入內參拜。

淺水灣碼頭: 淺水灣 :來一趟遠離都市煩囂的看海之旅

1950年代,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引來大量的中國大陸居民湧入香港,與此同時引入大量資金、技術及廉價勞工,荃灣亦在德士古道、楊屋道及柴灣角一帶興建多間工廠,令當時的荃灣工業發展蓬勃,有「小曼徹斯特城」之稱。 1898年,清政府和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一帶納入英國殖民地,荃灣便脫離新安縣轄地,成為香港的範圍。 英國租借「新界」後,把新界分成「八約」管治,當時荃灣屬於「九龍約」。 荃灣位於大帽山以南,東南面向藍巴勒海峽,為青衣島對岸,後借用作鄰近地方的名字。 淺水灣碼頭 1950年代,荃灣面積約0.5平方公里(只計荃灣市中心)。 當時荃灣西部(柴灣角至木棉下一帶)的海岸線是在青山公路,而東部(木棉下至鹹田一帶)的海岸線則約在沙咀道。

每逢端午節或會增設短途班次,由赤柱市集前往維多利亞公園,不會繞經舂磡角道「舂坎角海灘」及「舂磡角道72號」兩站。 昔日北行站是多條路線的總站及循環點,巴士公司亦一度命名為「淺水灣巴士總站」(Repulse Bay Bus Terminus),起訖點則簡稱「淺水灣」(Repulse Bay)。 其後駐站路線陸續遷離或取消,此站漸漸由巴士總站的角色退下,成為純巴士中途站。 另外,泳灘正式中文名稱為「淺水灣泳灘」,與城巴新巴之命名有異。 淺水灣是香港境內著名泳灘,每逢泳季吸引不少弄潮兒前來暢泳,加上影灣園商場、牛奶公司淺水灣購物中心、The Pulse等近在咫尺,令淺水灣道巴士站不時出現龐大下車人流及候車長隊。

淺水灣碼頭: 路線資訊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配合西港島線通車的公共交通服務之最新修訂重組計劃〉,附件一,2015年3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配合南港島線(東段)通車的公共交通服務之修訂重組計劃〉,附件1,2014年3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配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 調整過海巴士路線第973號線的安排〉[交通通告],2022年6月29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城巴第973號線(尖沙咀東(麼地道)- 赤柱)服務調整〉[交通通告],2021年9月13日。 城巴有限公司,〈路線48, 71, 71P, 淺水灣碼頭 72A, 73P, 75, 107, 973, N72黃竹坑總站交通安排〉[乘客通告],2018年9月27日。 2007年5月28日:往尖沙咀(東)方向駛至廣東道「麗澤中學」站後,改經九龍公園徑前往梳士巴利道,在九龍公園徑增設「中港城」及「北京道」站,不再駛經海港城對開一段廣東道。

行車

淺水灣的中文名因海灣水深較淺而得名,美麗的海灘景點林立,適合一家大小出遊,一起享受愜意假期。 由香港島市區前往淺水灣非常方便快捷,優美的海濱提供多元化的戶外用餐選擇,是放鬆身心的好地方。 警方回覆《香港01》查詢表示,本月14日中午12時許,34歲甄姓司機駕車沿淺水灣道往赤柱方向行駛,25歲姓梁青年過馬路捱撞,手腳擦傷,清醒送律敦治醫院。 香港政府在淺水灣沙灘上建有一間具50年歷史、2層高的白色小屋(又稱淺水灣海景大樓),已荒廢14年無人使用。 飲食集團會所一號投得有關建築的使用權,將用上層經營餐廳,下層售賣小食,於2014年11月開業。 日軍投降後,由於車輛嚴重不足,6號線於1946年4月19日才恢復服務,恢復服務初期曾縮短至淺水灣。

淺水灣碼頭: 淺水灣-外國風情沙灘

2018年6月10日:除上午及黃昏時段部分由赤柱開出之班次外,赤柱總站由赤柱監獄遷往赤柱村,往赤柱市場方向仍繞經赤柱監獄,官方提早於5月28日更新網頁資料;並增設於赤柱村轉乘同一路線回頭車之八達通轉乘優惠。 雖然6、6A、6X和260線總站相約,但是行走路線有部分分別。 6、6A、6X線無論是全程收費還是分段收費均比260線便宜,而260線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往赤柱方向不設中環至淺水灣的分段收費。 赤柱居民和來往淺水灣的遊客主要乘搭6、6A、6X線來往市區,有一定客量支持。

  • 城巴有限公司,〈路線973及973P尖東巴士總站遷移至麼地道及更改行車路線〉[新聞稿及乘客通告],2011年2月24日。
  • 不過因收費過高(60號線收費為港幣$2.5,當時6號線收費是港幣8角,而6號線於1980年代才收取$2.5),以致客量稀少,60號線故只服務了12天便停駛。
  • 約1993年:一輛丹拿珍寶(XF171/CY6486)行走此路線期間發生交通意外,左邊車頂撞毀。
  • 如欲查詢更多有關香港西九龍站附近的專營巴士服務,請使用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或聯絡專營巴士公司。
  • 雖然Classified在其他地區都有分店,但位於淺水灣的這間分店餐廳為開放式空間,空氣流通,更有一個大型鞦韆,吸引不少女生打卡,更可以直接在這個位置用餐,欣賞前面的海灘美景。
  • 在轉車途中請勿使用八達通卡/電子支付系統乘搭其他非指定巴士路線或其他交通工具,否則不能享有轉車優惠;惟以該八達通卡/電子支付系統進行與乘車無關的交易, 如增值、購買汽水、使用公共電話、即影即有照片不多於九次則不受影響。
  • 新巴63線是一條來往港島東區北角碼頭和南區赤柱市集的巴士路線,途經銅鑼灣、大坑道、黃泥涌峽、淺水灣及馬坑邨。

荃灣近芙蓉山南麓一帶地方幽靜,背靠香港最高的大帽山,風水甚佳,故有不少寺廟臨立。 特別是20世紀初,當時不少道人、法師為躲避戰禍來到香港,一部份便在此帶開宗建寺。 除地舖的食店外,各大購物商場的連鎖經營食店亦時常吸引不少人流:如大鴻輝(荃灣)中心的各式韓式燒烤及火鍋店,輪候升降機的食客往往擠得商場地下大堂水洩不通。 2009年11月底,「荃灣行人天橋網絡擴充計劃」 動工,連接港鐵荃灣西站及荃灣站一帶的行人天橋網絡,並延伸至荃灣東部關門口街及至西部的大涌道,2013年中啟用,成為全港規模最大及最長的行人天橋系統。 現時則是全香港第六高樓,但仍保持著全新界第一高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