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收唔到短訊2024詳細資料!(小編貼心推薦)

一直以來,香港人若要移民他方,並不需要向特區政府申報,在離境時亦無須特別申明,因此我們無法介定他們離境是否移民。 在去年推出消費券計劃時,我們嘗試劃一條線,就是在宣布推出計劃當天的過去24個月期間他是否連續不在香港,若他在去年宣布計劃時的之前連續兩年都不在香港,我們便不會向他發放消費券。 就登記人是否已永久離開香港或是否有意圖永久離開香港,我們會考慮以下幾項準則:第一,在二○一九年六月十八日至二○二二年六月十二日期間,他們是否沒有特別原因而長期不在香港。 我們以前曾表示,例如在這期間到了海外求學或被公司派到外地工作,稍後會回港的人士,這些就是合理原因,這類人士雖然不在香港,但仍可領取消費券;但若沒有這類特定合理原因,我們會視之為不符合資格。 有關人士可透過消費券計劃網站內的電子登記平台進行電子登記或更改登記紀錄。

  • 然而,在個別情況下,例如登記人較遲遞交所需文件或承辦商需較多時間核實文件等,合資格登記人收取消費券的時間或會因此受影響,希望巿民理解。
  • 這兩條題目分別是登記「現金發放計劃」時使用的電話號碼的最後四位數字及當時領取一萬元時指定的收款銀行帳戶號碼的最後五位數字,或領取支票的郵局。
  • 如果你收到一些短訊或電話聯絡你關於消費券事宜,電話號碼跟我們網上的特定號碼不同,你便要小心,千萬不要被一些不法之徒有機可乘,請大家留意。
  • 或市民不理解何為合資格消費,由於八達通無法區分消費券與儲值額,因此卡內的金額不受限制,市民可自由使用,在不適用的商戶或服務付款。
  • 如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及消費券於同日發放,市民會先領取公共交通費用補貼。
  • 最後一點,希望大家明白,這次發放消費券是希望助力本地經濟,讓大家一起消費,助力我們的經濟復蘇,亦藉此保障我們不同行業的公司,尤其是一些中小企和它們所提供的就業機會,所以大家不可以將消費券轉成現金,希望大家理解。

市民如在登記前去世,將不會獲發消費券,其家人不能在其去世後代為登記及收取消費券。 為把握電子支付發展帶來的商機及便利,我們鼓勵商戶在計劃完結後繼續使用電子支付。 由於運作模式不同,使用八達通付款的退款安排,會由商戶及消費者協商決定。 市民是否已拍卡全數領取所有過去消費券計劃下發放的消費券,並不影響政府在2022年(第二階段)消費券計劃下向他們發放消費券的安排。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消費券書面登記表格下載、索取開始日期:

但同時間,其實看見一些非永久的香港居民都可以領取半額(消費券),這裏會不會覺得有一些矛盾呢? 另一個問題想問司長,現時八達通的限額仍然是3,000元,政府上星期曾經發出新聞稿,說這3,000元的限額並不是政府和法例規定,政府會否促請八達通公司在暑假前把限額提升,令市民不需要這麼麻煩,要分多次去領取呢? 最後想問,如果市民在第一階段的消費券還未用完,他在第二階段「轉會」會否有問題呢? 簡介完有關發放方面的資料,大家會想知是否發放後就可以用。 選擇八達通的市民,便要多做一個簡單步驟,因為我們發放了消費券後,他們需要拍卡才可以將消費券的券額放在八達通卡的儲值額。

商戶

市民消費時,可沿用手頭上的八達通卡,無須登記新卡或轉用個人八達通。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市民亦可在計劃的登記期內親臨任何一間臨時服務中心,在中心職員協助下遞交電子登記。 據八達通網站列明,遺失八達通可報失,經核實後,失卡未使用的消費券金額及餘額可轉移至新卡,但須承擔報失後3小時內的交易損失。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消費券不可用來買甚麼?

而政府或其委聘的承辦商將隨機以電話或短訊形式抽查登記人。 至於個別有特別需要的人士,我們會視乎其情況向他們提供協助,包括容許特定代理人登記或更改登記紀錄,以及收取消費券。 一般而言,如遺失電話/電話卡,用戶可於其他電話重新安裝有關儲值支付工具應用程式,輸入有關帳戶的登入號碼及密碼等資料便可重新連結原有帳戶。 如有關帳戶已失效,市民可先聯絡有關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按此)前往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網頁及熱線)解決失效帳戶的問題。

  • 簡單來說,計劃的整體安排是要簡單方便,同時容許甚至可說是鼓勵市民「轉會」,嘗試使用新服務,享受新優惠,借助市場力量保持計劃的活潑和靈活度,並強化電子支付的發展,振興市道、刺激經濟。
  • 但今次並非如此,今次的要求是看有沒有已經永久離開香港或有意圖永久離開香港。
  • Wechat Pay HK公布第二階段消費券優惠詳情,任何用戶進入WeChat Pay HK內的「政府消費券」頁面,即可獲贈30港元加碼消費券及1次抽獎機會。
  • A:消費券計劃登記期為2021年7月4日至8月14日。
  • 如果你們check到有這個情況,他告訴你,雖然不在香港,但他不是移民,只不過是移居或暫居,會如何處理?
  • 我們今次是界定由二○一九年六月十八至昨日,即二○二二年六月十二日,如果這段時間一直不在港,則不符合我們所說(不是已)永久離開香港或有意圖永久離開香港的要求。
  • 由於Tap & Go消費券電子錢包餘額是獨立分開,若不能增值,就代表當交易金額超出電子錢包餘額時,用戶可能難以付款,或需「拆單」處理。

政府向每名年滿18歲港人發放5,000港元電子消費券,以推動電子支付,刺激消費。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消費券本周日(4日)起開始接受登記,截至昨日(7日)晚上6時,政府共接獲接近約396.6萬個登記。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市民完成電子登記後,系統會即時於屏幕顯示登記確認通知,亦會透過登記人提供的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出登記確認通知。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聯絡我們

為吸引更多商戶參與計劃,各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已同意盡量減免本地商戶(特別是中小企)安裝及使用相關支付工具的費用,以及處理以消費券付款的手續費。 如果商戶直接向相關營辦商申請收款碼或較簡單的裝置,而非經第三方供應商提出申請,便毋須繳付任何安裝費用。 此外,各營辦商亦已承諾向小商戶及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行業提供協助,透過回饋或推廣活動,吸引市民到有關商戶消費。 至於各儲值支付工具所提供的優惠詳情,可向個別營辦商查詢(按此查閱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聯絡方法)。

沒有

其實我們視那些人士為不合資格,他們可以回來秘書處進行覆檢。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我們的準則是,該些人士不是已永遠離開香港,或是有這個意圖,那些人士可提供一些證據,解釋他們的狀況。 例如提早拿取了MPF(強積金),因為當那些人拿取MPF時,需要作一個法定聲明。 以永久離開香港作理由提取強積金,在強積金條例下申請提早提取強積金,當時他們也要向信託人提供相關資料,而信託人需要信納那些人士會永久離開香港,才會批核相關申請。 所以我們會看看那些人士是否有提出有效申請,若那些人士提供了資料後卻沒有離港,便可以回來提供一些證明,表明當時有提供相關資料,但沒有移民。 我認為很難在這一概解釋這些個別個案,我們說出了意圖和政策目標,屆時會再審視每個個案申請人的情況去作決定,我們會這樣處理個別個案。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相關新聞

八達通將會分 3 個階段發放消費券,其他平台則分 2 個階段發放消費券。 在開放登記後首兩星期在政府平台進行電子登記,將會最早獲得首批與所有消費券。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警方其後表示,旺角警署昨日(8日)接報,指懷疑有人遭盜用其個人資料,以召一張八達通於領取消費券。 經初步調查,案件列作欺詐,由旺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7隊跟進,暫未有人被捕。

發放

計劃亦不接受重複的登記或更改登記紀錄申請,就後來收到的登記/申請,我們會以手機短訊通知有關登記人,告知其登記/申請為重複登記/申請,將不會獲進一步處理。 若登記的聯絡電話有所更改,登記人的新、舊登記的聯絡電話將都會收到短訊通知。 此外,同一個儲值支付工具帳戶不可在2022年消費券計劃下被多於一名登記人用作登記。 相信這些安排有助防止冒認或盜用他人身分登記/更改登記紀錄。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消費券計劃臨時服務中心

如市民希望更改其收取第二階段消費券的儲值支付工具帳戶或其他登記紀錄,他們可在計劃的登記期內(2022年6月23日至7月23日),透過消費券計劃網站內的電子登記平台或親臨任何一間臨時服務中心透過電子登記平台遞交申請。 一般而言,有關市民會在遞交申請後約一星期內收到其申請結果的短訊通知。 在一般情況下,巿民只可以更改與儲值支付工具相關的登記紀錄一次。 已成功更改有關登記紀錄後再遞交的更改申請將被視為重覆申請,不會獲進一步處理。 每個儲值支付工具帳戶亦只可在2022年消費券計劃下登記一次。 索取相關表格,填妥後連同登記人的香港身分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複本 (如適用)寄回香港郵政總局郵政信箱180005號(如在本地投寄,毋須貼上郵票)或交到任何一間臨時服務中心,如有需要,秘書處會聯絡「獲授權代表」作出跟進。

第一

記者實測使用銀聯二維碼功能,僅六個步驟便可完成登記,過程毋須一分鐘。 用戶只須在主頁點選「銀聯二維碼付款」,並按「立即開通」,在同意條款與細則後,開啟付款功能,系統將發送驗證碼至手機短訊,完成驗證即可獲得銀聯二維碼。 至於內地旅客方面,八達通亦推出旅客版App,支援非香港發出的萬事達、銀聯或Visa信用卡,隨時隨地在港增值,即旅客毋須再到門市購買實體八達通、增值及退款。 八達通表示,將加強在各個口岸投放廣告,並在「小紅書」等電子媒體宣傳。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WeChat Pay HK 消費券用法

市民透過六款計劃指定的儲值支付工具收取及使用消費券並不需要向有關營辦商繳付任何費用。 有關使用各儲值支付工具的方法及條款,可瀏覽相關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網頁或致電其熱線查詢(按此查閱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聯絡方法)。 未曾成功登記消費券計劃的合資格市民(包括新合資格人士),可在計劃的登記期內(2022年6月23日至7月23日),透過消費券計劃網站內的電子登記平台(按此進入)或親臨任何一間臨時服務中心辦理登記(按此了解更多)。

但是政府為減少爭議及盜用他人個人資料等風險,認為直接將消費券發放予登記人指定的儲值支付工具帳戶是較穩妥的做法。 就遞交書面登記表格的登記人,政府會在約5個工作天內,透過登記人提供的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出登記確認通知。 於6月18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5,000元電子消費券計劃最新詳情。 雖有提及相關領取資格、登記時間及程序,可是不少市民仍有大量疑問,如:代領問題、被盜用身分問題等。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第二階段消費券被取消資格!覆檢手續+上訴所需文件懶人包|好生活百科

至於為甚麼不是發放4,000 元,然後1,000元,而要分三期? 就是我們考慮到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消費券的政策目標有少許不同——第一階段在四月派發時,因為我們經歷了第五波疫情,很多市民都很艱難,所以第一階段消費券希望盡早送到市民手上;在第二階段,我們希望可加強助力經濟恢復。 參考去年,消費券分期發放,根據中大剛才我也說過的一項研究,很多市民都會自掏錢包多花錢,多花的金額由4,000元至8,000元不等,去年我們亦看到市面消費氣氛很好。 此外,去年經驗顯示,消費券總額有六成多是用在零售,兩成多用在餐飲,有幾個百分點用在交通。 可以說,分期發放,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有助消費力持久一點,就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財政司司長:為甚麼我們的留港要求以二○一九年六月十八日做起點劃線?

紀錄

在計劃下,某些特定的交易類別並不可使用消費券(詳情請參閱常見問題F2)。 但整體而言,消費券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涵蓋於本地零售、餐飲及服務業商戶的消費。 考慮到「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的政策原意,有關受惠人不會因為其在2019年6月18日至2022年6月12日期間一直不在香港,而被視為不符合計劃的相關要求。 根據《人事登記(身分證失效)令》(香港法例第177章,附屬法例),所有在2003年6月23日前簽發的身分證(即舊式身分證)已經失效。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八達通:消費券常見問題

剛才已提及,在消費券計劃下,每名合資格人士將獲發10,000元消費券。 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若符合剛才所說的條件,將獲發半額5,000元消費券。 合資格領取10,000元消費券的人士若在第一階段即四月七日已領取5,000元,就可領取餘下的5,000元;新登記的人士,例如是剛滿18歲、早前在第一階段派發5,000元消費券時未合資格領取的人士,今次就可領取10,000元消費券。 今次新增了兩家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協助發放消費券,令營辦商總數增至六家。 我們相信營辦商為了「搶客」,應該會提供更多優惠,所以大家不妨看清楚一點、多作比較才決定使用哪一家。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政府透過4個特定電話號碼 陸續發出消費券確認登記短訊

領取的先後次序會視乎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及消費券的發放日期。 市民在拍卡時會先領取較早日期發放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或消費券。 如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及消費券於同日發放,市民會先領取公共交通費用補貼。 以中華電信搭配Android(安卓)介面為例:進入 設定 〉網路和網際網路 〉通話 〉進階 〉SMSC設定 〉選擇簡訊使用的SIM卡,然後將SIM卡顯示的電話號碼更改別組電話號碼,這樣就完成了。 留意八達通安排比較特別,消費券將分開 3 期派發,而第三期的派發日子,與用戶洗盡第一、第二期消費券共$4000的日子掛鉤。 計劃下「在港居住」的要求是登記人須於2021年6月18日之前的2年期間曾經在港。

消費券收唔到短訊: 消費券 2022 優惠攻略 立即 click 入下圖

在去年派發一萬元時,有不少市民不知道是否登記成功,引起議論。 因此政府在相關網頁提到,透過消費券計劃網站進行電子登記,系統會在完成登記後即時於屏幕顯示登記確認通知,亦會透過登記人提供的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出登記確認通知。 我想問,今次多了一個規矩,就是如果有意圖離開香港,就不符合資格(領取消費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