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街119號詳解

由於臺灣本島的城鎮發展由臺灣府城、彰化鹿港及臺北艋舺開始,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謂,所以古蹟眾多,其中曾為臺灣統治中心的臺南和臺北兩地的古蹟數量均超過百處。 而外島的金門以及澎湖(平湖)開發比臺灣本島早,皆為海峽船隻往來的必經地,於是有燈塔碉堡等建築。 基隆(雞籠)、淡水(滬尾)與都長期是商貿鼎盛的港口。 廟街119號 未被指定為古蹟,但具有歷史價值者,得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查登錄後,辦理公告,成為歷史建築或聚落。 凱莉山國際幼稚園:原址在官涌街38號The Austine Place 1樓及地下5號舖,於2021年停辦。

  • 中環摩天大樓林立,腳底下卻散落著舊樓老店,當中擁有 80 多年歷史的雜貨店永和號,更是藏身一棟屹立逾一世紀的唐樓內,見證中環蛻變成今天的香港金融核心地區。
  • 原址在青衣青芊街8號;校舍現改為東華三院周演森小學。
  •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富裕臺,康源閣,統一大廈,嘉文花園,百安大廈。

大埔公立學校:創校於1946年春初,初期由朱仁傑借出太和園別墅暫充校舍,1948年遷至大埔墟北盛街17號,1979年秋因租約問題停辦。 2006年12月由大埔浸信會接辦,並改名為「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 廟街119號 碗窰公立學校:原址在碗窰,最初是村中私塾「五常第」,於1930年代改為民安學校;現時部分用作「碗窰展覽」。

廟街119號: 廟街119號

香港張氏宗親總會張熾昌紀念小學:原址在長青邨,原名衛理信小學,校舍曾改為香港升旗隊總會,現已拆卸並正重建成為公屋。 聖公會基心小學:第一代原址在橫頭磡邨第8座地下,1978年遷出;第二代原址在富山邨,遺址為富山邨富暉樓。 培理英文書院小學部(Berea English College):原址在大角咀槐樹街櫻桃大廈,校舍現為「晏架街紅茶館酒店」。 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原址在柴灣邨24座地下,1976年因柴灣邨24座清拆而遷往興華邨,校舍曾為聖保祿天主教小學暫借校舍。

)係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嘅香港歷史建築嘅第三個級別,呢個級別嘅建築物,具有一定嘅價值,並適宜喺以某種形式將佢保存;如果保存唔到嘅話,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雷生春原為雷亮創辦的跌打藥店,被活化造成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保健中心—雷生春堂,提供中醫藥保健服務、公共健康教育、歷史文化展覽。 廟街119號 藝穗會坐座於中環下亞厘畢道的會址,前身是舊牛奶公司倉庫,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倉庫南座由藝穗會租用,北座則租予香港外國記者會。

廟街119號: 廟街119號附近醫院

東華龍岡馮耀卿夫人紀念小學:原址在漁灣邨,前稱「世界龍岡學校馮耀卿夫人紀念小學」,校舍現重建為漁灣邨漁進樓。 香港樹人學校:原址在清華街8號一樓,於2003年結束。 由於此前已獲配校舍,隨著建校計劃解凍,預計2026年於東涌復校。 呂祺官立小學:原址在前身為灣仔書院,1962年改建成灣仔官立小學,1963年更名為呂祺官立小學,1983年後用作呂祺教育服務中心。 廟街119號 育才中學(沙田):原址在耀安邨,前為育才中學(西營盤);校舍現改為職業訓練局匯縱專業發展中心(馬鞍山)。 保良局青衣中學:屬於技能訓練學校,因應開辦保良局顏寶鈴書院的交換條款而停辦。 原址在青衣青芊街8號;校舍現改為東華三院周演森小學。

佛教慈航中學:原址在山道70號,曾遷往大埔繼續辦學,後由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繼承,其後再由佛教大光慈航中學繼承。 香港聖瑪加利女書院:原址在堅道97號,租約結束後,臨時遷往沙田美林邨。 此為區內現存最大型唐樓群,其中117號為著名的「南昌押」,建築群1999年曾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後來於2010年被降評為三級。 油尖旺區的佐敦@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95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9,800人。 主要街道包括上海街(佐敦段)、佐敦道(佐敦段)、廟街(佐敦段)、彌敦道(佐敦段)、廣東道(佐敦段)、炮台街(佐敦段)、新填地街(佐敦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富裕臺,康源閣,統一大廈,嘉文花園,百安大廈。

由將軍澳官立中學繼承,校舍曾予職業訓練局青年學院使用。 筲箕灣城隍廟建於清朝光緒三年(1877年),由當地的坊眾集資興建,原本是供奉福德公與五通神,所以當時被稱為「福德祠」,同時亦供奉觀音及齊天大聖。 香港在1926年典當合法化後,典當業隨之急速發展,同安大押亦在這個時候立足於深水埗,並到1950年代改名「南昌押」並沿用至今。

廟街119號位於佐敦廟街119號(中原樓市片區:佐敦)。

廟街119號: 香港樓宇目錄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原為域多利軍營內的卡素樓,整幢大樓如樓梯般分作四個階級,沿陡斜山坡而建,這在香港屬非常罕見的建築設計。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Grade 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一個級別。 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

廟街119號

因興建船灣淡水湖而拆卸,取代小滘的文光學校,成為小滘,金竹排及大滘三村的學校。 田心公立學校:後與顯徑公立學校於1983年合併成為田心谷六村公立小學,六村學校於2005與保良局朱正賢小學合併成為現址的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 中華基督教會基覺小學:原荃灣大窩口邨全完第三小學,1980年因屋邨重建而遷入沙角邨,至2009年被明令殺校;校舍現為佛教覺光法師中學新教學樓。 廟街119號 貫萬學校/文正公立學校:原址在山廈圍,直至1960年代,在政府的資助下,於山下圍另設一所學校,名為「文正學校」。 保良局總理聯誼會丁未小學:1991年遷校至大埔後改名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及後下午班分拆為保良局田家炳千禧小學。

廟街119號: 深水埗區

1962年新建標準官小校舍啟用,為上下午班官小,上午班校長為邱逢光,現為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 天光道官立中學:原址在天光道24號;前為天光道警察小學,由天水圍官立中學繼承;校舍現改為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 明愛聖保祿中學:曾名明愛聖保祿職業先修學校,原址在長洲龍仔村及長洲山頂道,現為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其中之聖保祿校園。 廟街119號 聖巴西流工業中學:原址在柴灣道71號,中學部於1996年遷入柴灣並更名為聖公會李福慶中學;校舍其後由該校小學部(即聖馬可小學)全面接管,但已於2021年結束。 聖馬利亞堂中學:原址在東院道3號,校舍改為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堅尼地城官立中學:原址在堅尼地城加惠民道12號。

廟街119號

每年農曆五月十一、五月廿八、七月廿四(城隍誕)、二月初二(土地誕)及五月初五(五通誕),較多善信參拜。 香港神託會培賢小學:原觀塘藍田邨培成小學,1991年因屋邨重建而遷入大埔,至2009年併入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 恩平工商會李吳瑞愛紀念學校:原址在新翠邨,與九龍城浸信會禧年小學下午校合併,成為九龍城浸信會禧年(恩平)小學。 保良局黃族宗親會小學:原址在禾輋邨,前稱香港黃族宗親會黃鳴謙紀念學校;校舍現改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禾輋信義學校。 坑口中心成杏芳紀念小學:原址在敬賢里1號,於2008年結束,校舍現改為「香港教育大學將軍澳教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