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小潮州重建2024不可不看詳解!(小編推薦)

和昌潮味館昌去年才開業的潮州菜館,店主在外打五,經營潮州菜館多年,經驗豐富,最初開滷水小店小試牛刀,後來擴充營業,開設小館賣潮州菜,除了一般滷水鵝之外,店家更有賣老鵝頭,由汕頭直送,膠質豐厚。 此外,店家還提供不少老菜,如失傳釀鴛鴦蟹,用上膏蟹、肉蟹,蟹肉、蟹膏混合蝦膠、豬肉釀回蟹身,口感豐富,鮮味濃集。 「佢同我講包二奶,我話你咪包,但你一定要同我離咗婚先」,阿蘭雖說得堅壯,但目睹當初為丈夫而來的家庭破滅,心還是會痛,「失戀喊咗成兩三個月」。

面對發展的巨輪,邱太最不捨一眾街坊,「街坊嗰種友情,真係唔容易,好warm,呢種感覺返寫字樓係無㗎!」有街坊熟絡後成為忠實顧客,亦有已移民的老街坊回港後仍要「到此一遊」,「佢哋返嚟望一望,見到間舖仲喺度就安樂」。 重建或許帶來離散,「啲街坊更加難組織得返,呢個都好唔捨得」。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大家可留意到每年四月潑水節時,九龍城更是整個社區也變了水上樂園,大家跟隨泰國傳統,互相潑水慶賀新年的現象嗎? 雖然近來活動地點有所轉變,但相信熱情好客的泰國人也會歡迎大家加入他們的慶祝活動吧。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關注組就九龍城重建項目提換地建議 冀原區安置住戶

據了解,樓高10層的九龍城廣場現時有逾70間商舖及400多個泊車位,有指除了市民、商戶失去回憶,重建九龍城廣場亦有可能令區內的交通問題惡化。 九龍城區議員吳寶強指,現時九龍城車位嚴重不足,街道違泊問題嚴重,每到周末,不少道路都會擠塞得水洩不通,當中又以亞皆老街迴旋處最嚴重。 據了解,已先後在土瓜灣啟動多個重建項目的市建局,也一直留意到九龍城舊區的特殊情況,除了已展開位於富豪東方酒店旁邊的啟德道/沙浦道項目,也意識到遲早也要觸及舊契地問題,故一直研究如何「出手」打破困局。 據局方所掌握,在啟德道/沙浦道項目以西的整片九龍城舊區土地,存有很多地契註有「One house」的土地,個別已由發展商收購,但也有由個別業主持有;該類用地主要集中於兩個位置,分別是鄰近九龍城街市附近和靠近聯合道一帶,也有一些分布較為零散。 市建局早前發表的油旺重建研究,曾提出「轉移地積比」的發展概念。

  •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夏淳權指,遷拆醫局會破壞社區原本佈局,過往有市區更新地區研究倡把醫局納入文物保育徑,以強調九龍城的歷史價值,「九龍城係應該保留社區特色嘅地方」。
  • 政府當年成立市建局時,向市建局注資100億、給予市建局動用《收回土地條例》的大權,而市建局與發展商將來建起的豪宅不用補地價,給予了市建局如此優厚的條件,市建局理應盡所能為受影響街坊牟福祉,而不是讓街坊都在感到備受欺壓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離開。
  • 啟德/沙浦道重建區(KC-015)面積(平方米)6106受影響人數961受影響業權460受影響伙數(住戶)371受影響地舖63戶使用85個舖位換句話說,啟德發展區內房協(編號2B1)的地盤,已遠超於這個重建區所須安置的數字。
  • 在此情況下,市建局以「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模式,應用「融合策略」,整體檢視該區的土地資源和用途佈局,並作整全的規劃;亦利用新規劃工具,包括轉移地積比,善用土地資源,克服規劃上的挑戰。
  • 荃灣寶豐路住宅地上周共收10份標書,招標結果揭盅,由嘉里以14.388億力壓9財團奪標,每方呎樓面地價約4578元,屬市場估值範圍之內。

市建局正重建及活化九龍城區「龍城區」,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20日)透過網誌指,現時市區重建局的工作已非聚注重建個別樓宇,而需更宏觀作市區更新,例如在重建外進行小區更新、復修及環境改善。 他提到市建局團體正就龍城小區更新及活化收集意見,對明年上半年便可制定具體方案,有望3年內分階段完成工程。 今時今日,潮州人已佔泰國華人56%,1914年,泰國國王拉瑪六世曾將泰國潮州人比作美國猶太人——意指華人人數雖少,卻在泰國掌握政治和經濟命脈。 直至二戰後東南亞掀起排華情緒,在泰華人紛紛改泰語姓氏,40年代末亦因國共內戰走難,當中有不少潮州人跑到香港,分佈中西區、九龍城一帶做人力車伕、南北行或雜貨店店主。 今屆九龍城區議會中,亦鮮有地邀請了關注組成員就沙浦道事宜表達意見。 九龍城區議會關注市區重建工作小組主席馬希鵬形容,此舉是一個「突破」,而區議會亦會發揮協助、中間人的角色,向政府部門反映意見。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九龍城重建專題報道 – Yahoo新聞

本來是「小潮州」的九龍城,也因為潮州人迎娶泰裔女子、泰裔男子來港打工;泰裔女子又愛介紹鄉親到港相親、打工,慢慢建構起潮泰集處的社區。 自1998年啟德機場搬遷後,政府放寬樓宇高度限制,近年興建不少單幢住宅,食肆亦因而起變化,開設不少年輕化的茶座以至甜品店。 1933年6月,港府為了改善當地的衛生情況,宣佈以換地賠屋的辦法,要九龍城寨的全部居民,遷往狗虱嶺(今天慈雲山山腳一帶),拖拉四年不成功。

他口中的人際關係,是指整條街的店與店之間雖性質相似,卻不懷敵意,反而有協同效應,不時互借工具和食材,空閒時還能走到隔壁談笑風生。 名泰化工店裏,員工在閣樓上圍坐吃下午茶,俯瞰地面向記者揮手;捷達車房內,擺放了一張桌幾張凳,店東在看電視,有時跟幾位街坊打牙骱,樓上還有幾間房,作為羣體式的生活空間。 位於冰見漁港旁邊,冰見市漁業文化交流中心內的「冰見之海探索館」,是以冰見漁業為主題的體驗型設施,旅客可以從這裡各式各樣的展示,學習到「天然漁場」富山灣的特長、冰見魚的冷知識,以及越中式定置網的奧秘等多樣的知識與體驗。 平日下午五時,九龍城衙前塱道,未到放工時間,本應水靜河飛。 怎料在這間傳統潮州菜館內,隱隱透出備戰氣息,這邊廂伙記掛好鵝隻,排好冷盤海鮮;那邊廂沖茶執枱抹餐牌,眾人埋頭苦幹之際,老闆坤哥雙手握實一盤鹵水鵝掌,急步跑出:「一到六點就唔得閒㗎喇。」動作敏捷,態度卻悠然,彷彿天大的事,也不及眼前一盤鵝件重要。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步蹤 | 九龍城主題步行徑季刊第十七期|泰潮文化

市建局早前宣布「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大型重建計劃」,當區不少店舖屹立該區逾三十年以上,甚至已成為遊客景點。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面對重建及搬遷在即,Yahoo 將會報道一連串當區的大小故事,保存舊區獨有的人情味。 最後是促進新舊環境融合方面,市建局在上月推出的「小區復修」先導計劃,在協助大廈業主進行樓宇復修之餘,美化大廈外牆、大閘和簷篷等不同地方,融入活化後的小區街景,標是與毗鄰新發展項目做到新舊交融。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然而,隨歲月流轉,「龍城」區內的樓宇在欠缺保養維修的情況下,開始老化,吳先生的店舖天花批盪剝落、牆身亦有裂痕;他的住處、位於地舖上的閣樓住處亦有滲水問題。 困擾他的還有區內交通擠塞、泊車位供不應求問題,特別是晚市時份,餐廳的代客泊車總把車輛擱在路邊,三線車道只有一線通車:「我兒子回來吃飯,每條路都是違泊車輛,根本沒有地方能夠泊車。」吳先生嘆道。 自啟德機場搬遷後,到訪「龍城」的區外人漸少,部分潮汕店舖和食肆亦被泰國菜館取而代之。 隨著泰國文化在區內植根,亦為地區引入文化節慶活動,例如地區泰裔組織每年4月會舉行潑水節,既有巡遊、表演、攤位遊戲,參與者亦會載歌載舞,互相追逐射水,熱鬧得像嘉年華。 除了居港泰裔人,吸引不少香港人甚至外來遊客前來參與,為九龍城這舊區注入了生命力。 雖然最近兩、三年潑水節因疫情而取消或縮減規模,但大家都期待有重建後,有更大的休憩空間和可以舉辦大型節慶的廣場,讓這些活動有在原區復辦的一日。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九龍城重建│泰、港街坊齊心成立關注組 自主方案望原區安置

創發潮州飯店,店主早年在汕頭經營大排檔,70年代在黃大仙起家,80年代初搬到九龍城現址,多年來是不少「架己冷」的最愛,也算是城中名人飯堂,周潤發、杜琪峯、曾江等都是其常客。 此店風味正宗,打冷枱上款式琳琅,平實小菜如韭菜鵝紅、豬油渣燜春菜、鹹菜花生等俱備 ,魚飯款式也不少,新鮮黃腳鱲、烏頭、大眼雞等,貴價貨如凍龍蝦、凍蟹也不時有供應。 如今,Ann和阿蘭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但她們的孩子依舊在九龍城經營起自己的泰國菜館、雜貨店。 面對重建,Ann坦言不捨,「未諗到點,可能退休,但唔捨得啲客囉」。 從九龍城寨清拆、香港移民潮、到機場搬遷⋯⋯泰北少女們默默見證九龍城興衰,步向暮年的泰裔婆婆將要見證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多個來自亞洲各地的族群在這裡扎下了根,形成自己的文化社區。 你能在「小泰國」找到新鮮的東南亞香草、水果和香料,品嚐香辣的泰國美食;同時,大批祖籍粵東的潮州移民也聚居於此。 有時候,這兩種不同文化還相互交融,創造出一種嶄新而獨特的魅力。 這個方案是給予原本凍結人口登記前已居住在重建區的居民或者重建區實質經營業務的商戶/團體,因此最重要的資格證明,就是原本在此居住、營生或營運的證明。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即刻下載 Yahoo 新聞 app

2.3)同時,市建局也可以臨時租約(每約最長五年,無須通過城規會程序)的名義,先盡速在該地興建一楝可作為工場的八層建築,包括車道,去安置現存及將來的土瓜灣及九龍城的車房業及工程相關的店舖。 政府可向市建局批出短期租約五年, 在這五年期間,在五年臨時租約期間,市建局應去城規會申請將這塊臨時用地改劃為「其他指定用途」,這大約需要兩年。 兩年後,城規會如通過,只要這些店舖肯交租,市建局即可永久安置這些店舖。 1.1) 市建局應先了解沒有意願原區安置在啟德新地盤的戶數,先對需要取賠償離開的住戶和商舖進行賠償。 如果市建局採納方案,即使現今已簽紙接受市建局收購建議的自住業主, 如果該業主願意,市建局依舊可用我們方案的方式去安置該業主,一切都只是技術問題而已。

本報獲悉,市建局有意「出手」協助地區解困,正針對該批「舊契」樓宇所在的用地展開規劃研究,最快今年底完成,希望通過整體規劃和進行改劃,可從中劃出一些合適「小區」進場重建,並將原本未能建高地盤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小區」其他位置,大大釋出該區用地的發展潛力。 本報曾分析「One house」地契在九龍城的主要分布地點,發現涉及的舊樓普遍樓高僅二至五層,而附近成功重建而成的新樓,樓高卻可達約三十層,意味發展潛力一旦「鬆綁」,該帶樓宇可隨時「增高」五至六倍。 市建局亦擬重新規劃該區的行人道和車路,並建議適當放寬地盤的高度限制,以增加建築設計上的彈性和建築物間距,以設置兩條至少18米闊的行人專用區。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市建局逾百億重建住宅項目 九龍城街市清拆 老店難捨多年情

對市區重建局:讓市建局做到自己的口號「以人為先」、「保存社區網絡」、「保存地區特色」,減少社會評擊。 同時,根據以前[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的社區共識,九龍城區內極多車房和工場,應該在重建期間,在區內建工場以作安置。 對公眾:建議中市建局提供換地的土瓜灣重建區群,其土地面積共1.86公頃,如果全部給予房協建出租公屋的話,社會就會有3300個公屋單位,比現時房協啟德發展區用地2B1本來預計的單位數量(1800個),多出近一倍有多。 而且,原本房協計劃中,這個地皮上的樓宇是作售賣而非公共房屋。

當局將重新規劃三個地盤的土地用途,其中北面地盤內的賈炳達道公園部份土地,將興建一棟新政府綜合大樓,讓現時主地盤內的九龍城市政大廈,連同九龍城街市等,最快二○三○年無縫在新大樓重置。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日後將衙前圍道、南角道改為兩條至少闊十八米的綠化行人路,連接新政府綜合大樓,兩旁會提供地舖。 受影響業權涉及約120個街號,估計受影響業權約1,000個,該區現有樓宇平均樓齡為58年,估計受影響住戶約1,600個,估計受影響地舖商戶約140個。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九龍城最代表老餅店

市建區雖在九龍城啟動數個重建項目,但重建項目希望讓特色店舖和食肆能夠繼續在原區經營,保留其原有特色。 而且項目內的綠化行人步道和廣場,可為傳統節慶及富地區文化特色的活動提供場地,促進傳承該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項目計劃將在現有政府及社區設施搬遷至新政府綜合大樓後,重新規劃行人道及車路。 項目建議騰出寬闊的地面空間供行人享用,當中包括建議將地盤內的衙前塱道和南角道改劃成為兩條、每條至少18米闊的綠化行人步道,並設置市集廣場連接新政府綜合大樓。 在改劃作綠化行人步道後,其兩旁將提供臨街的商舖,提升街道活力。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2年5月27日)啟動九龍城「龍城」區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發展計劃(KC-017)的法定規劃程序。 市建局貫徹「先規劃、後項目」的市區更新模式,開展KC-017計劃,並將毗鄰市建局的市區更新工作,以融合重建、復修、保育和活化的市區更新策略(「融合策略」),達致多項小區規劃的願景。 屬於賈炳達道公園範圍的北面地盤則會配合政府易地重置九龍城街市及毗鄰社區設施,改劃作社區設施用途,以「一地多用」的模式,興建一棟新政府綜合大樓。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九龍城重建在即 團體倡市建局、房協換地 原區安置「小泰國」

可是,隨著城寨被拆、人口老化、和啟德機場搬遷等,原來「小潮城」的風光漸漸不再了。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人喜愛前往泰國娶妻,當中尤以居住在九龍城寨的人為多。 再者,來到香港居住的泰國人一部分都是祖藉為潮州的泰國華僑,在不諳粵語的情況下,選擇在較為「親切」的「小潮城」聚居最自然不過。 為了謀生,為了生活,這些遠嫁代他鄉的泰藉人妻只好開設泰菜餐廳,一間接著一間的泰國餐廳、商店取代原來的潮州老店,城南道一帶早已被泰國旋風所佔據了。 三十年前起,泰國商人亦開始來港進行貿易生意,因為九龍城正能乘著鄰近機場,又兼租金比銅鑼灣、尖沙咀、和旺角等區便宜之利,所以也易受泰國人的喜愛,漸漸在此聚集起泰國生活族群。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九龍城泰潮社區地圖一覽

而另一九龍城區重建關注,就是如何新舊交融,將九龍城及啟德新發展區連結。 因此市建局亦提出了新增接駁連繫啟德地下購物街,方案期間亦有修訂,由原先建議將沙浦道的住宅用地改劃為綜合發展,並在地面出入口位置預留適當的空間設置入口廣場,以銜接啟德地下購物街地面出口。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惟及後透過重新規劃道路走線,騰出毗鄰太子道東行人路的土地,興建一個分層地下廣場,作為新、舊區的連接點;而相關地下廣場的設計,可直接銜接啟德地下購物街的地下入口,將接駁的隧道增加功能性。 上述三個地盤將合共提供約10,450平方米的地面綠化空間,是現時綠化空間面積的1.5倍,而原來集中在賈炳達道公園內的綠化空間,將全方位伸延至住宅林立的「龍城」區,成為連接美東邨、九龍寨城公園、賈炳達道公園、新重建項目範圍以至啟德發展區的一體化綠化多元空間。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九龍城重建|海味鋪開業66載 老東主不捨街坊

她和丈夫住在將被重建的一段南角道十一年,而店舖剛好座落在啟德道未被收購的範圍內,但啟德道和沙浦道其餘的物業都被收購得七七八八,旁邊街道已是十室九空,令生意額大跌。 市建局估計KC-017計劃涉及影響泰裔及其他少數族裔居民,故此在進行調查期間,會提供適當的支援措施,包括傳譯服務和派發由八種少數族裔語言編印成的資料單張等,協助講解補償方案及安置安排。 至於鄰近太子道東的東面地盤,將配合毗鄰市建局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KC-015項目)擬建的地下廣場,把其周邊的道路重整及重新規劃,增加更多地面行人空間作門戶廣場,並同時一併活化附近的打鼓嶺道公園。

將來新舊交融的「龍城」區,或可以為原區郭氏祭祖中「請祖出遊」等傳統節慶活動,為巡遊路線提供多一個選擇。 九龍城素有「小泰國」和「小潮州」之稱,區內特色地方食肆林立。 另一方面,許多歷史建築已成了摩登咖啡店,舊村莊被改建,老的工業設施也搖身一變,成了創意園地。 1970年代,香港經濟蓬勃發展,吸引了許多泰華家庭來此尋找機遇,他們選擇住在九龍城,因為附近的九龍寨城中居住著很多潮州人。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重建範圍小店林立 市建局︰望保留小店 於綜合大樓底層建「小街飲食文化區」

當年,隨內地難民潮南下到港的低下階層男士,屆適婚年齡望尋妻;也有潮州人經同鄉介紹到泰國、印尼、越南等地相睇。 「以前女人好珍貴,男人多過女人,大陸未開放,男人咪去泰國搵親朋戚友娶老婆」,今年66歲的阿蘭便是嫁來香港的一員。 區俊豪稱,現時九龍城與啟德僅以狹窄的打鼓嶺道行人隧道連接,地面空間狹窄,卻已有約70條巴士線,故門户廣場將整合活化打鼓嶺道公園、地下廣場和附近一列巴士站,以擴大地面空間。 當回想昔日的繁華景況,老闆娘李太仍然難忘:「九龍城以前很墟冚,我在1978年初初由潮州來到香港時,這裡可以不用講本地話,全部是潮州人,要買甚麼講潮州話就可以。」澄海老四見證啟德機場為九龍城帶來的繁榮景象,李太笑言,當時顧客大排長龍,傍晚五時食品便沽清收舖。 然而,隨著後期機場搬遷,越來越少遊人到訪,生意已經大不如前。 1984年,中英兩國談判及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英國完全讓步,對九龍城寨的主動權轉為中國手中。

1.1)市建局應先了解想和不想留在原區居住及做生意的住戶和舖戶戶數,對想取賠償離開的住戶和商舖盡快進行賠償。 想留原區的住戶和舖戶,市建局可以用土瓜灣重建區KC 的地,來換取房協在啟德發展區的一個地皮(編號2B1)。 換地後,市建局可一方面建兩幢安置大廈以安置現今及將來九龍城區重建的居民,另方面按政府已批出的規劃准許,建設商場和街舖,以安置現今、將來的九龍城重建舖商戶、九龍城小泰國商戶。 以房協編號2B1地皮(1.38公頃) 的地積比來看,這地皮已遠超於足夠安置KC015的住戶和商戶。 方案中,所有KC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地皮到最後都交給政府建出租公屋以服務社會需要,整個方案會為社會提供多了1500個的出租公營房屋單位。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屆時啟德的地皮,可原區安置九龍城重建的居民及商戶,而污水廠旁的官地則可安置土瓜灣及九龍城的車房業店舖。 九龍城的街道設計如網格般方整,鄧家宙解釋,此規劃拜九龍寨城所賜。 港英政府早年銳意把九龍城一帶農地規劃成現代化城鎮,聯合道至九龍塘一帶走中高檔路線,而靠近九龍城寨那邊就偏向基層,「佢(港英政府)想同寨城有明顯分別,我哋呢邊就井井有條,你嗰邊(寨城)就混亂啲」。 因此靠近寨城那邊,衙前圍道設九龍城市政大廈,南角道就設當時服務低下階層的樂善堂。 鄧指出,此部份也是今次發展計劃所涉範圍,「收嘅第一 九龍城小潮州重建 part 其實就係偏向低下階層嘅部份」,亦是潮州人及泰國人聚居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