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蝨2024必看介紹!(持續更新)

田間以蚜小蜂科之寄生蜂較常寄生於若蟲,防治粉蝨之殺蟲劑大多為廣效性,對天敵之毒性強, 為保護天敵宜選擇昆蟲生長調節劑類藥劑如布芬淨、六伏隆、百利普芬等對天敵之毒性較低。 設施之有機栽培因無噴灑農藥,則可釋放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敵。 捕食性天敵中,瓢蟲、草蛉、大眼椿象、蜘蛛等均可捕食若蟲及成蟲。 寄生性天敵如東方蚜小蜂、淺黃恩蚜小蜂及艷小蜂。 這一不速之客叫煙粉蝨,來自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是危害最大的入侵物種之一,對許多農作物都會造成毀滅性危害。 一項由中國和澳大利亞完成的研究顯示,其交配行為能致危害性較小的土著煙粉蝨滅絕並取而代之。

重要

相傳這個節氣的雨水神正是眾所皆知的「龍王」。 將節氣賦予一點神話的色彩,不僅可以增加生活的樂趣,也可以加深對這個節氣的印象呢! ◎節氣俗諺1.「雨水連綿是豐年,農夫不用力耕田」這句諺語的意思是:「雨水」這一天若下雨,就代表今年會有好收成。 2.「雨水,海水較(音ㄎㄚˋ)冷鬼」這句諺語的意思是:雖然已經是春天了,但是溫度依然很低,尤其海水更比氣溫低,摸起來寒意便湧上心頭。

粉蝨: 白粉蝨形態特徵

「雨水」的到來,正好符合農夫們春耕播種的需求,所以古人才將這個節氣取名為「雨水」。 在臺灣,到了「雨水」時節,「春雨綿綿」的特徵比較明顯的是在北部地區,而中南部地區仍多為晴天,所以在中南部較難感覺出這個節氣在氣候上的變化。 不過,在此提醒小朋友,由於此時容易下雨,出門別忘了帶把傘,以免因為淋雨而著涼喔! ◎節氣小農夫在「雨水」時節,下雨與否是農夫們最重視的事,因為稻苗播種最需要雨水來灌溉。 有句農諺說「春南夏北,無水磨墨」,它的意思是:如果春天吹南風,夏天吹北風,都是無雨的象徵,對於日後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

  • 因此花蓮農業改良場(簡稱花改場)耗費十年,研究出爪哇擬青黴菌製劑對抗銀葉粉蝨,毒理測試結果對哺乳動物、蜜蜂皆無害,可施用於採收期間。
  • 成蟲不善飛,有趨黃性,羣集在葉背面,具趨嫩性,故新生葉片成蟲多,中下部葉片若蟲和偽蛹多。
  • 暴風雨能抑制其大發生,非灌溉區或澆水次數少的作物受害重。
  • 另外,非農藥防治方法,則是在雨季來臨前每週施用一次亞磷酸,連續使用三次;白粉病發生初期則以乳化葵花油二至三百倍施用,利用「4-4式波爾多液」則可防治細菌及真菌性病害。

全台唯一針對銀葉粉蝨的生物製劑問世! 粉蝨 天氣炎熱瓜果類容易爆發銀葉粉蝨蟲害,以番茄來說,因銀葉粉蝨蟲吸食葉片,而感染黃化捲葉病毒,但有機栽種的農民根本無藥可施;而一般慣行農民若正值番茄連續採收期,也無法噴藥防治。 因此花蓮農業改良場(簡稱花改場)耗費十年,研究出爪哇擬青黴菌製劑對抗銀葉粉蝨,毒理測試結果對哺乳動物、蜜蜂皆無害,可施用於採收期間。

粉蝨: 花改場試驗防治率五成 農民:還要再觀察效果

)是半翅目粉蝨總科的刺吸式昆蟲,兩性成蟲均有翅,身體及翅上覆有白色蠟粉,此為其科名之由來。 全世界共記錄有3亞科、166屬、1631種。 田間鋪設反光膜驅避成蟲,或懸掛黃板誘殺成蟲,另外覆蓋作物殘茬或種植誘集作物對減輕煙粉蝨的危害也有一定作用。 粉蝨 粉蝨亞科共有記錄149屬、1436種,當中分佈最多的是東洋區,有73屬,佔了粉蝨亞科所有屬的49%,接近一半;種類有542種,佔粉蝨亞科所有種類的37.7%。 其次為非洲區和古北區,分佈的屬、種都各佔約36.2%和18.5%。

至於實際成本估算,林立說明,生物類製劑,價錢會比一般農藥高一些,但會盡量讓售價在農民可接受範圍。 蔡宜峯則表示,微生物製劑成本關鍵在後端量產,技術越高成本就能降低。 目前還無法確定實際成本,但希望能夠讓爪哇擬青黴菌製劑跟一般化學農藥成本相近。

粉蝨: 瓜果類飽受銀葉粉蝨危害 影響果實產量

政府宜採共同防治策略,篩選較佳之藥劑交互使用,宣導或教育農民了解其生態,對症下藥,配合田間管理與生物防治才能使族群降低或根絕。 果菜類:如番茄被害,提早落葉,傳布捲葉病或斑點萎凋病,果實硬化畸形。 洋香瓜成蟲與若蟲分泌蜜露在葉上誘發煤病影響光合作用,果實上如灑了一層黑膠水,失去商品價值。 銀葉粉蝨的寄主範圍非常廣,記錄可危害500種以上之植物,重要之寄主作物有: 1.

通風不良與日照不足之環境,尤其設施內會助長期族群之增長,宜保持通風。 五%苦楝油乳劑五OO倍加展著劑出來通,對銀葉粉蝨均有低毒、安全有效防治之效果可參考使用在有機作物上。 但其防治效果不若化學藥劑,應在密度低時提早防治,始可收效。 粉蝨 放線菌發酵物-其殺蟲範圍最廣,諸如同翅目之粉蝨、葉蟬, 雙翅目葉潛蠅類,鞘翅目之黃條葉蚤及蜘蛛綱之葉 類都有顯著之效果。 早期推廣用於防治鱗翅目之小菜蛾,最近有抗藥性情形。 包葉菜、果菜、根莖菜及瓜類作物,其害蟲種類多,生育期又長,不失為經濟實惠之藥劑,唯膺品充飭市場,為農民自身及消費者安全,切勿貪小便宜而使用膺品,壞了健康又誤觸農藥法受罰,得不償失。

粉蝨: 粉蝨發生規律

腹剛毛(ventral setae):是一對着生在管狀孔基部或者第八腹節剛毛前端的剛毛。 它們的長度及麼間的距離對種類鑑定很有幫助。

粉蝨成蟲多喜歡產卵在葉背,卵孵化後的第一齡若蟲具有活動能力,往後二、三、四齡若蟲其足、觸角會退化,固著於葉背上。 粉蝨 之後成蟲沿著第四齡若蟲呈倒T字形之縱、橫胸縫破殼而出。 因最後齡期與活潑之成蟲在外部形態截然不同,且與完全變態類昆蟲不食不動之「蛹」大相逕庭,因而有第四齡蛹殼之誤稱,然仍沿用至今。

粉蝨: 植物醫師助農減藥有成,何時才有正式名份?近百個農會連署催生立法,破千農民響應

1996 年寄生蜂釋放後之一個月與 1997 年 12 月在曾文水庫,嘉義技術學院及農業試驗所等地內回收蜂蛹,其後即未見其蹤跡,探究其因,或與溫度有關。 甘蔗、玉米的蟲害–螟蟲,牠的天敵剋星~赤眼卵寄生蜂,就是最佳的生物防治。 國內養殖「寄生蜂」唯一僅存的技術及場所~台糖公司花蓮糖廠,實應極力推廣。 有興趣者可上花蓮糖廠網站搜尋或洽詢。 政府宜採共同防治策略,宣導或教育農民了解其生態,對症下藥,配合田間管 理與生物防治才能使族群降低或根絕。 害蟲發生時7天噴藥一次,其他作物可先行局部試用,如無藥害發生,必要時可供緊急防治之參考,並注意安全採收期(表一)。

  • 1 齡若蟲體長約 0.29 mm,體寬約 0.16 mm,2 齡若蟲體長約 0.40 mm,體寬約 0.24 mm;3 齡若蟲體長約 0.55 mm,體寬約 0.39 mm。
  • 當瓜類作物遭受牠們取食,葉片通常顯現褪色,並轉變為銀白色,故被命名為銀葉粉蝨。
  • 2.根除蟲源: 育苗或定植時,清除基地內的殘株雜草,燻殺或噴殺殘餘成蟲。
  • 針對銀葉粉蝨的化學藥劑有八種,能達到良好防治效果。
  • 除了蜜露與取食影響作物生長外,銀葉粉蝨也會媒介上百種植物病毒,能導致植物患病,引起發育不良而無法收成。
  • ◎節氣小農夫在「雨水」時節,下雨與否是農夫們最重視的事,因為稻苗播種最需要雨水來灌溉。

「該生物製劑取自於大自然,是對環境友善的資材。」農民可以使用在作物連續採收期,並解決化學農藥的抗藥性。 而有機栽種番茄的農民更是面臨無資材可防治,林立指出,只有苦楝油可使用。 花蓮有機蕃茄農陳新珠則表示,因為銀葉粉蝨趨黃色特性,會使用黃色黏板,但蟲害數量太多,無法有效防治。

粉蝨: 螺旋粉蝨之發生與防治

但仍未證實該蟲可藉上層氣流做遠距離之擴散。 噴水量充足,徹底消滅族群如葉菜類、豆類、瓜類、每分地約四桶(二十五公升)水量,葉背充分噴布至濕透,以防漏網害蟲再繁衍。 粉蝨推薦之藥劑,滲透性不強,如洋香瓜、西瓜匍匐在畦上,應以動力噴霧機,噴頭以彎管式側面掃射葉背,噴及蟲體,始能收效。

螺旋粉

通風不良與日照不足之環境,尤其設施內助長其族群之增長,宜保持通風。 花卉、豆類及蔬菜類氮肥不宜施用過量。 成蟲雖具二對翅,會飛但不擅長距離飛翔,蟲體小主要靠風力協助遷移。 因為寄主植物廣,故鄰近之田園應實施共同防治,以防相互傳播,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粉蝨: 粉蝨科

其中卵及第一齡至第四齡若蟲期各需7.0及5.1、3.4、4.4、5.5天;存活率各為100及98.2、100、97.3、96.2%。 成蟲活動之適溫帶為12.3~32.3度。 螺旋粉蝨之發生與危害寄主植物種類之多寡均有季節性,在台灣螺旋粉蝨盛發生於秋季(10~12月),春、冬季次之,夏季很少;而螺旋粉蝨危害寄主植物之種類亦以秋季最多,春、冬季次之,夏季最少。

生長

菸草粉蝨過去在台灣、印度及中東等地區可見,但並非是危害嚴重的種類。 煙粉蝨的體表佈滿蠟質,有世代重疊現象,有着較快的繁殖速度,因此化學藥劑很難防治,並且煙粉蝨對多種化學藥劑具有抗藥性,但合理施用農藥仍是發生初期非常重要的應急防治手段。 煙霧法和噴霧法是常規用藥方法的主要形式,可選擇使用的藥劑包括:阿維菌素、昆蟲幾丁質酶抑制劑、撲蝨靈、吡蟲啉、鋭勁特等。 應選擇在煙粉蝨成蟲活動性弱的清晨進行噴藥。 當煙粉蝨蟲口密度較大時,應適當增加噴藥次數。

粉蝨: 粉蝨

林立說明,十年前花改場人員在番茄葉片上,發現異於一般的銀葉粉蝨,該銀葉粉蝨不僅一動也不動,且體積膨大、呈棉絮狀。 實驗室分析後證實其受到爪哇擬青黴菌感染,其有大量粉狀孢子,可透過飄散感染其他蟲體,具有商品潛力,因此開始著手研發。 經過一系列的分析試驗、量產製成技術、製劑配方、田間試驗等,終於試驗成功。 由於螺於粉蝨族群密度於秋季呈現突然激增 現象,寄生蜂若以一般接種式釋放方式釋放,不易見其成效。 但寄生蜂若以氾溢式釋放方式 釋放,則又受限於寄生蜂之繁殖成本與寄主雜食之特性,亦不易實行。

粉蝨: 白粉蝨地理分佈

由於粉蝨有群聚的特性,總是成群出現,看起來就像是植物上佈滿了白色的粉塵;動手翻動葉片,牠們才緩緩飛起。 粉蝨 「粉蝨」是一群以植物汁液為食的昆蟲,普遍分布熱帶及亞熱帶。 粉蝨在分類上屬半翅目(同翅目)粉蝨科,目前在世界上已知的種類超過1500種。 牠們的體型微小,身上常披覆白色粉末,成蟲體長往往只有約1~3公釐左右;雖然體型極小,某些種類卻是作物上的重要害蟲。

粉蝨: 小不點大食客 超級「粉蝨」團輕輕飄來

銀葉粉蝨在露天環境比溫室粉蝨較能適應,應注意其發生。 4.生物防治:當温室內白粉蝨成蟲平均每株有0.5一1頭時,釋放人工繁殖的麗蚜小蜂,每株成蟲或蛹3一5頭 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放4次。 也可人工釋放草嶺,一頭草嶺一生能捕食白粉蝨幼蟲170 多頭。 温室白粉蝨不耐低温,在遼寧均不能露地越冬。 1年可發生10餘代,以各種蟲態在保護地內越冬為害,春季擴散到露地,9月份以後遷回到保護地內。